很多人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把感觉和思考看作是相互排斥的,实际上它们完全是互补的。
感觉更多带有自发性,是形成结论的绝佳开端;思考则比较深思熟虑,它能提供确认感觉的最适当方法。但是思考比感觉较少带有自发性,所以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形成系统性的思考,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曾无数次的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无论是姓名、年龄、身高,亦或是一些个人喜好甚至隐私,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的自身。
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我们,源自于这个世界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可能还有很多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的事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比如时间和地点的影响,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时间,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界环境也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们如果成长于中东,那么跟别人交谈时,站立的距离就会比在美国要近得多;如果成长于印度,那么更大概率会接受父母为我们选择配偶;
同样生活在欧洲,亚洲或南美的人,都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观念, 在美国商务会面时,迟到5分钟是可以容忍的,但在阿拉伯迟到30分钟是正常的,一个意大利人也许会迟到两个小时,埃塞俄比亚会更迟,瓜哇人甚至根本不来。
观念的影响,这里有一个影响深远的观念就是“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并且不能增加”,这个观念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些智力的测验,测验结果影响了很多个领域,有教育者、立法者,以及优生学家。
美国的弗吉尼亚洲一个大法官宣称:低能者有三代已经足够。所以在此后的50年里,有7500名妇女(包括未婚母亲、轻微犯罪和有违纪问题的孩子)被绝育。此外,到1950年有15万名被认为是“有缺陷”的孩子遭到违背其意愿的拘押。
有些观念在我们还没有意识的去把握它之前,对我们的影响就已经发生。
大众文化的影响,现如今民众每天都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其中有很多广告以标语的口号和名人推荐对公众进行狂轰滥炸,如何识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操纵的学问,在这方面最有名的一个实验就是巴甫洛夫对狗的实验,狗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还有一个有名的实验就是通过改变词语的排列顺序,从而影响对他人的评价,当把褒义词放在前面就会得到更多积极的评价,贬义词放在前面就会得到更多消极的评价。
心理学的影响,教育工作者曾经做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孩子们的外在形象,而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个结果出乎意料。
所以到底该如何看待我们每一个个体我们不可能逃脱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想让我们 真正的成为一个个体,作者给出了一些指导原则,并希望能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
二、判断你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反应。
三、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它可能的反应。
四、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它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