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丑陋”,所以需要“教化”

小爱2017-12-1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叔本华

在骨子里头,人是丑陋、野蛮的动物。我们所见的人只是被绑上了绳索、被驯服了,这种情形就叫做“文明教化”。

每个人的内心都确实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一有机会它就张牙舞爪、肆意咆哮,就会伤害别人,甚至会毁灭那些妨碍自己发威作恶的人。

我们看见人们偶尔爆发其本性时会感到震惊。一旦解除了法律、秩序的束缚,一旦出现无政府状态,人就会显现出本来的样子。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巨大的自我,它轻而易举就能挣脱法律的舒服。我们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就随时可以看到这种情形,而在大事上的表现则由历史书的每一页告诉了我们。

与人性中这种无限的自我结伴而行的,还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的憎恨、愤怒、嫉慕、怨恨和恶意。

这些憎恨、愤怒、嫉慕、怨恨和恶意郁积在胸中,就像储存在毒蛇牙泡里的毒液,时机一到,就会喷发而出。到了这个时候,人就是一个挣脱了镣铐、肆无忌惮地咆哮发作的魔鬼。

如果没有适宜的机会发作一番,那到最后就只能抓住最微小的机会,具体方式就是把这些发作的借口在想像中放大,尽其所能和尽其所敢地小题大作。

动物并不纯粹为了折磨而折磨其猎食对象,但人却是这样做的。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人的魔鬼特性—这比纯粹的动物性还要恶劣许多。

一旦我们看清楚人的劣性,并为这些劣性而感到震惊,那我们就必须马上把目光投向人类生存的苦难;对后者感到惊愕的话,则又必须回头审视人的劣性—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这两者互相平衡;我们也就会意识到这里有着某种永恒的正义。

我们会发现这一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审判庭;我们就会开始明白为何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必须为其生存而赎罪,首先在其活着的时候,然后在其死亡的时分。

也就是说,“罪孽”与“惩罚”对应、协调得天衣无缝。从这一审视观点出发,我们对生活中随时️可见️的大众的愚蠢所经常感受到的厌恶也就烟消云散了。

在佛教的轮回里,“人之苦难”、“人之性恶”与“人之愚蠢”相互对应得毫厘不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