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着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绍,心中升起一股子前世回忆似的乡愁,便毅然背上行囊去沙漠探险,完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性子的人,除了三毛,我找不出第二个。
现代人常常说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向往着诗和远方,却总是被眼前的苟且牵绊而不得实施。于是常常感叹自己有钱时却没了时间,而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看起来真的是一个矛盾的事情。虽然自己无法走出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三毛的旅行故事——《撒哈拉的沙漠》,比照着自己旅行的模样。
远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我的印象里,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植被稀少,气候恶劣,极度缺水,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但它曾经也存在着远古文明,拥有着大量的化石,充满着神秘感。
在三毛的笔下,劈头一篇介绍的就是《沙漠中的饭店》。由于食物稀少,三毛的母亲从家里空运了很多中国特产。在我们看来本是些稀松平常的东西,但在作为西班牙人的荷西看来,就很特别了。三毛自也是古灵精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个粉丝被她叫成“春雨”、“钓鱼的尼龙线”、“鱼翅膀”,把荷西骗得团团转。撒哈拉的生活三毛的在字里行间尽是甜蜜与幸福。之后三毛又悬壶济世,开始治病救人;去海边抓鱼大摆筵席,请同事吃饭;去沙漠探险,寻找化石;给撒哈威人拍照,体验他们独特的洗浴文化与结婚文化,看起来撒哈拉似乎真的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三毛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但真正的生活是如此吗?显然不是。随着故事的展开,你会发现沙漠里哪有什么诗啊?全是苟且。沙漠里物价奇高,什么娱乐工具都没有,日子极度枯燥。
他们最初住的房子是这样的:
地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是空心砖原来色深灰色,上面没有再涂石灰,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抬头看看,光秃秃吊着的灯泡很小,电线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墙左角上面有个缺口,风不断地灌进来。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
沙漠里极度缺水,每次要用水,都要跑好远去抬。三毛哪里吃过这种苦啊?每次去提都像是去了半条命;三毛与荷西都曾经差点死在这沙漠中;隔壁的邻居们都很讨人厌,常常往三毛家借东西,还从来不还;摩洛哥和西班牙争抢着这块地方,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沙漠里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很苦,是一地鸡毛的生活。常人要是每天这样活着,指不定会怎么抱怨。但三毛没有,他们硬生生地从枯燥的生活寻找风花雪月,发现美好。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家布置成了沙漠中最美的地方,很多人甚至还慕名前来观摩。这是两个多么有趣的灵魂啊。
原本他们的生活不必如此的。在从书籍礼盒的中不经意露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三毛之前的生活是很滋润的,跟现在的艰苦简直不是一个层次。三毛也怀念曾经,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许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是苦或者乐,都是一段经历。我们只有走过了,才不会辜负这一世的时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比三毛的好多了,可就是觉得不开心,生活平淡至极,所以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去远方寻找心中的诗意。但诗意的生活其实就在自己身边,需要我们去发现。
其实啊,只要心中有诗意,对生活充满着热情,何处不是风花雪月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