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小匠人:用粘土捏出的敦煌梦

每次看着女儿童芷婧趴在桌前揉粘土的样子,我总觉得心里像被暖融融的阳光裹着。

这个刚满8岁的小姑娘,正用一双稚嫩却灵巧的手,一点点捏出属于自己的敦煌游学梦——截止今天,她已经靠手工粘土赚了4195元,7980元的游学门票已经完成了52.56%。

作为妈妈,我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既骄傲又感动,这大概就是成长最动人的模样。

说起她与粘土的缘分,要从幼儿园中班那年算起。

记得当时随手给她买了一盒粘土,本是想让她打发时间,没想到她一拿到就着了迷。

那时的她还不认字,却能对着抖音上的教程,一遍遍模仿着揉、捏、搓,小小的手指被各色粘土染得花花绿绿,却半点不觉得麻烦。

有好几次,我困得眼皮打架,一看表都夜里十一点了,她还趴在小桌前,聚精会神地摆弄着手里的“小玩意儿”,嘴里还念叨着“妈妈你看,这个小兔子的耳朵快做好啦”。

那份专注,连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孩子的热情是藏不住的,而家长的肯定,大概是给这份热情最好的燃料。

我总忍不住夸她:“诗诗做的小熊眼睛像会说话一样”“这个花朵的颜色搭配得比你的发卡还好看”。

每次听到夸奖,她都会把小下巴抬得高高的,眼睛弯成月牙,然后立刻拿起粘土:“妈妈,我再做一个送给你!”

就这样,从中班一直到现在,粘土成了她形影不离的伙伴,家里的架子上、书桌旁,摆满了她的“作品”——歪着头的玉桂狗、大大眼睛的各种萌可、软萌软萌的愿望喵喵……每一个都带着她的温度,也成了我们家最珍贵的装饰。

说来有趣,最初是我陪她做粘土,后来竟慢慢被她“带偏”了。看着她捏出的小动物活灵活现,我也忍不住上手试试,可无论怎么模仿,捏出来的总像“抽象派作品”。

她倒是不嫌弃,还会像小老师一样指点我:“妈妈,你把小猫的脸捏圆一点,不然它会不开心的。”

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满是欣慰:原来在孩子的世界里,连粘土都有自己的情绪呢。

这次决定带她去敦煌游学,是想带她一起看看戈壁的沙漠、课本里的莫高窟,感受那些千年壁画里的故事。

007行动本次组织的活动,是用赞助的方式来筹集门票,第一次尝试,很新奇。

我先把自己的门票落实了,筹集的过程很辛苦,发朋友圈、写公众号、找朋友帮忙,过程格外煎熬。

我本就不是喜欢主动麻烦别人的性子,每次开口都觉得像在“求着”什么,即便最后凑够了钱,但是成就感并不高,反而像被掏空了一样。

休息了几天,复盘重启,开始着手筹集孩子的费用。这次我不想再私发找朋友赞助了,而是采用被动销售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这里要感谢崔玲老师,是她帮我一起梳理了此次拉赞助遇到的卡点,让我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可以更轻松。

我家孩子做的粘土很受欢迎,于是我决定用她的黏土作品来挑战完成她的游学门票。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就觉得眼前亮了——这既不是单纯的“求助”,更是对她能力的认可,对她来说,或许是一次特别的成长。

于是我们商定:凡是愿意为她的敦煌游学赞助29元以上的朋友,都能收到她亲手做的粘土作品作为回礼。

这一次,我没有私发消息给任何人,只是在朋友圈和游学赞助群里,分享她做粘土的日常:今天捏了个软萌的愿望喵喵,明天做了个敦煌壁画持节飞天,配上她专注的侧脸照片,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应。

“你家孩子做的黏土也太好看了吧,给娃赞助一份!”

“这孩子手也太巧了,八岁就能做得这么好,必须支持!”

看着朋友们的留言,我每天都第一时间告诉诗诗:“今天又有三位叔叔阿姨喜欢你的作品啦,他们说你是小艺术家呢!”

每次听到这些,她都会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拉着我去桌前:“妈妈,那我们今天再多做两个吧,不然不够送了。”

就这样,我们开启了“母女黏土搭档”的日子。

现在的她,做粘土的速度快得惊人:简单的小动物半小时就能完工,复杂些的人物像哪吒、敖丙,一个半小时也能捏得有模有样。

最让我惊叹的是她做的眼睛——不管是圆溜溜的动物眼,还是带着灵气的人物眼,她总能用一点点黑色和白色粘土,捏出“点睛之笔”,仿佛下一秒就要眨起来似的。

说起来,她在配色上的天赋更是让我佩服。

我们一直用的都是最基础的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可在她手里,这些颜色像被施了魔法

想要粉嘟嘟的桃花,她就把红色和白色揉在一起,比例拿捏得刚刚好;

想要天空的淡蓝色,就用蓝色掺一点白,揉出来的颜色比颜料调的还自然。

有次我指着绘本里的“敦煌飞天”说:“诗诗,你看,这个飘带是淡紫色的。”

她盯着看了几秒,拿起红色和蓝色就揉了起来,没过多久,一团和绘本里几乎一样的淡紫色就出现在她手心。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孩子心里大概住着一个小小的“色彩精灵”吧。

说到这里,忍不住想提一句我们一直用的粘土——造物视觉的产品。

之前试过不少牌子,有的太粘手,捏完满手都是;有的又太软,捏好的造型放一会儿就塌了。

直到换了这个牌子,才算找到“本命黏土”:粘性刚好,捏的时候不粘手,塑形后也不容易变形,晾干后还能保持挺括的形态。

诗诗说:“妈妈,这个粘土像有劲儿一样。”如果有同样喜欢粘土的朋友,真心推荐试试,或许能发现手工的更多乐趣。

如今,诗诗的敦煌游学基金已经攒到了4195元,这7天里,每天都有朋友发来温暖的支持。

有的说“喜欢孩子认真的样子”,有的说“想收藏一份小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话语比金钱更珍贵,因为它们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爱好是有价值的,努力是会被看见的。

现在的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今天要做什么黏土呀?”晚上做完作业,就会主动坐到桌前,边揉粘土边哼着歌。

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在灯光下忙碌,我突然明白:这次筹集费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去敦煌”本身。

它让孩子在一次次创作中学会了坚持,在收到认可时感受到了自信,在用双手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悄悄埋下了“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种子。

特别想对所有支持过诗诗的朋友们说声谢谢。你们的每一份赞助,都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给一个八岁孩子最珍贵的肯定。

是你们让她知道,认真做一件事的样子有多可爱;是你们让她眼里的光,亮得那么坚定。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诗诗再次去到了戈壁的沙漠,她会想起这个夏天,自己是怎样用一双小手,一点点捏出通往梦想的路。而这份记忆里,一定有你们温暖的影子。

谢谢你们,让这个夏天,因为粘土的色彩和善意的温度,变得格外动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