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十六章.陈述不应当连续

陈述不应当连续

典礼演说中的陈述不应当是连续的,而应当是断断续续的,因为必须对构成演说题材的各个行动加以叙述。

1.演说的艺术构成

一篇演说是由不属于演说艺术的部分(因为演说者并不是这些行动的编造者)和依靠演说艺术的部分构成的,

依靠演说艺术的部分:

(1)证明行动是发生了,尽管难以令人相信,

(2)或者证明行动是什么性质的,

(3)或者证明行动有多么重大,

或者同时证明这三点。

所以有时候不必把所有的事实连续陈述,因为这种证明不容易记忆。

(注释:一连串陈述引起一连串证明,所以不容易记忆。)


2.可以和不应当的做法

(1)可以用一些事实来证明某人是勇敢的,用另一些事实来证明他是聪明的或正直的。

这种演说比较简单;(注释:由于上述两种事实是分开的。)

(2)另一种则是错综复杂的。著名的行动只需向听众提一下就够了;对大多数人物的行动都不必加以陈述,

例如,你想称赞阿喀琉斯,由于人人都知道他的行动,你只是拿来用就行了。

但是如果你想称赞克里提阿斯,你就得对他的行动加以陈述,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注释:这里提起的克里提阿斯大概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为“三十独裁者”之一)

(3)如今有人说陈述应当快速进行,这个说法是可笑的。

有一个面包师傅问顾客,面要揉得硬还是揉得软,那人回答说:“什么?没有法子揉好吗?”快慢问题就是如此。

(4)陈述不应当长,就象序论和或然式证明不应当长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适当的办法不是求其快或求其短,而是求其适中,

也就是说,只说这么一些话,足够把事情讲清楚,或足够使听众相信事情是发生了,造成了伤害或构成了罪行,或足够表明事情是如你想造成的印象那么重大就行了;对方的说法恰好相反。

(5)还应当顺便讲一些足以表现你的美德的话,

例如,“我总是劝他为人要正直,不要撇下他的儿女。”

(6)或者讲一些足以表现对方的恶德的话,

例如,“可是他回答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能生一些别的儿女。”这句话是希罗多德转述的、埃及叛变者的回答。

(注释:故事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第2卷第30段。24万埃及兵士执行卫戍任务,三年期满没有被替换,他们因此相率叛变,逃往埃塞俄比亚(Aithiopia)。埃及国王萨墨提科斯(Psammetikhos)追上他们,劝他们不要撇下他们的妻子儿女,有一个兵士这样回答。他们后来在埃塞俄比亚另娶妻子。)

(7)或者顺便讲一些讨陪审员喜欢的话。

(8)答辩者的陈述要更短一些,

因为争论之点是事情并没有发生,或并没有造成伤害,或并没有构成罪行,或并没有这么重大,所以不要在已经承认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除非有任何理由足以证明事情虽然是做了,但并不构成罪行。

(9)还有,应当把事情作为过去的事情来陈述,只有在引起怜悯或愤慨的时候,才把它们作为正在发生的事情来陈述,

-例如阿尔喀诺俄斯的故事,在讲给佩涅罗佩听的时候压缩为六十行。

(注释:“阿尔喀诺俄斯的故事”指奥德修斯讲给淮阿克斯人(Phaiax)的国王阿尔喀诺俄斯(Alkinoos)听的关于他自己的漂流的故事,见《奥德赛》第9—12卷。奥德修斯后来在第23卷第264—284行和第310—343行(两处共55行)把这些故事讲给他的妻子佩涅罗佩(Penelope)听。荷马史诗一半采用直接叙述,一半采用间接叙述,而且都用过去时,免得佩涅罗佩听了心里难受。)

-又例如法宇罗斯的英雄传说集摘要和《俄纽斯》的开场。

(注释:摘要-法宇罗斯(Phayllos),待考。原来的“英雄传说集”(即史诗集)是用现在时写的;法宇罗斯可能用过去时写了一篇摘要。)

(注释:《俄纽斯》是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这剧的“开场”大概是很简短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