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你慢慢来。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当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等待孩子长大,真是件很快乐的是,慢慢来等。
我曾经觉得我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也会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妈妈,我以为我也可以像龙应台老师那样,慢慢来等孩子做一件事,但最近我却有了新的感悟。
今天,孩子说想要【投球】的游戏,他一个小足球,我一个篮球,一个收纳筐作为篮筐,我们两人轮流投球。
孩子先开始投球,第一次,没有进,“哦不,没有进”,孩子一边捡球一边嘟囔。
第二次投球,没有进,“哦,这个游戏太难了”。
第三次投球,没有进,“哦,妈妈这个游戏太难了。”
……
在不知道第几次没投进后,孩子有点想放弃了,抱着球,耷拉着脑袋,慢慢走到我跟前说,“妈妈,这个游戏太难了。”
“你再试一试。”
又尝试了三次后,终于投进了。我们两人都大笑着用力鼓掌。
全程我都在抱着我的篮球,站在一边看着,我多少次都想冲过来,教给他怎么才能投进。
事实上我们以前玩都是这样玩的:
“嗯嗯,差一点就进了,加油。”
“再用力一点。”
“有点偏了。”
……
以前我们确实很有耐心,很有耐心的教他怎么投进球,要的是投进球这个结果,并没有等他慢慢自己做到,现在是他体会这个过程。
不得不说,不指手画脚真的很难,我太想干预他,教给他怎么做是好的。
我是以一个成人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觉得教给他怎么快速投进球,是个好的事情,却忘记了他自己可以慢慢体会到的,慢慢的投进球难道比快快的投进球糟糕吗?到底是投进球重要还是慢慢来培养耐心重要?
我一直认为我的孩子天生不是个特别有耐心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拼不好玩具经常气急败坏的。
我现在反思,是不是我以前老是干预他,老是告诉他怎么样做是“对的”,是“好的”,但是小小的他却没有那么灵活,才会气急败坏呢。
以前一个故事,妈妈和朋友带孩子去公园玩,但孩子在路上东逛逛,西玩玩,很是耽误行程,朋友有些怨言,妈妈却说,难道只有到公园才叫玩吗,在路上的风景对孩子来说也非常美丽。
我们大人总是有个目的性,想要孩子跟着自己来,孩子却没有,他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们可以自己体会更多的东西,不需要我们大人的干预。
我要学会真正的等孩子慢慢来,慢慢来,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