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
这也是做了一辈子教书匠的老爸非常喜欢的一首,描述的是文人借景形象地表达读书的感受,它的内涵却很丰富,寓意深刻,但就做学问而言,人要心灵清澈透明,就要不断补充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达到新的境界,思想要永远活跃,努力学会接受,包容。
如果再进一步探讨,我个人理解它暗喻如果想社会清明,长治久安,那么源头的水要清澈啊!表达诗人希冀着美好世界的到来,是由圣上的开明引导的!这和明代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鲜明的对照。
古人做学问做到极致,看问题就非常的深刻,表达也就含蓄的多了,如果不仔细揣摩,很难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两位古人从两个角度,两个不同阶层,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他深爱的国家在抒发赤诚,拳拳报国的满腔热情的真心流露,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现如今坊间就也在流传着“大人物关心的是小事情,小人物却在高谈国家大事”,听听也只为笑谈罢了,偶尔思量一下也真的感叹古人的先见之明,古今而同了,似乎穿越了。
闲谈只是闲谈,不如静心读书,真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许能达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平和日子了,这使我记起张德芬说的:人生只有三件事。一是老天爷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自己的事。说的太好了。想想真是精辟,简单明了说出大道理。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那是老天爷的事,我管不了,我臣服; 荣华富贵,贫穷低贱,别人的事,我也帮不上忙,和我没太大关系;关注自己的事最重要,它省却了很多的烦恼和干扰,连自己的事都没有处理好,又怎能对国家和社会尽微薄之力呢?人生苦短,只有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主,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不给亲人添麻烦,不给别人添乱,对国家也就是做出了贡献,但如何解决好自己的事,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说过,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处理好自己的事,这个世界麻烦一定少多了。
正如练习过瑜伽的人都知道,通过练习达到对自我的认知,更多的了解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像佛家说的找到“真如”,才能得到大自在。
最后用我今年写给友人的对联来作为结束语————"我辈岂非真如来,随缘藏在烦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