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之【解题】


老师:同学们,这道题的解题路线因人而异,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生:老师,可是你的答案是p,参考答案是q,这不一样啊!

老师: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你这样,你往镜子里看,这个p不就是q了吗?

学生:......

学生:老师,我能不能不往镜子里看?

老师:不建议,外面环境十分复杂,你把握不住。

学生:那......镜子里的是真的吗?

老师: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们应该相信。

学生:为什么?

老师: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学生:老师,你有没有过不相信的时候?

老师:没有,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学生:明白!

学生:那......考试不及格怎么办?

老师:没关系,这次我把及格线从60分重新定义到了20分,你们一定可以及格的!

学生:可是,我想拿60分......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20分是20分,60分是60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评判依据可因人、因事、因时、因势而变,但结果不会。A就是A,B就是B。我们可以将A称作B,将B称作A。变化的是表象,不变的是本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