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就是粮草,君子不管到哪里去,都会带着他的粮草。中国古代还有一句俗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是在强调“辎重”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我去外地考察,随身带了几个大皮箱,里面装着写作需要的所有资料。一般情况下,我外出时都会带上重要资料,从不怕麻烦。为什么?因为我每天都写作,如果不带写作资料,就不能在一个地方逗留太久,这就非常被动了。相反,只要我带上写作资料,有需要时,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待上很久,甚至可以待上几年。所以,就算没有久待的必要,只在那里待一天,我也会带上所有资料。这是典型的“终日行不离辎重”。有智慧的人必须做到有备无患,不能草草率率、毛毛躁躁。
我正在写一部小说,背景是清末民初的中国,收集写作素材的时候,我几乎把所有清末民初的资料都买了回来,该看的也尽量都看了。阐释《道德经》的时候也一样,我会认认真真地准备,看很多书。虽然我看不看都不要紧,都能够写出我的见解,但为了尊重读者,我还是会尽量多看一些资料。这些都是“不离辎重”。
换句话说,“不离辎重”就是做好该做的准备,做任何事都要有备而来,不能毛毛躁躁,不能轻率妄为,一定要扎扎实实。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做事的时候就越轻松,效率越高。这也是“重为轻根”。君子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是以“重”为基础的。很多人学习《道德经》时都会忽略这一点。“辎重”的重跟前面的“重为轻根”的重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轻”,是因为有“重”作为基础,“不离辎重”就是,想要轻松顺利,就不能不做好完善的准备。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一条大鱼叫鲲,鲲非常大,有一天它化为大鹏鸟,搬到南冥去。这种鸟非常大,翅膀一扇就可以飞到九万里远的地方,但它的起飞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积水三千里,否则它就飞不起来。这个“水击三千里”,就是“终日行不离箱重”。你要成为鲲鹏那样的庞然大物,飞得又高又远,就要准备很多“辎重”,这就像军舰只能浮在海面上一样。如果你只有一脸盆水,就根本支撑不起军舰的重量,有可能连个小石头都支撑不了,你刚把它放在水面上,它就沉底了。所以,想要让拥有几十架、上百架航载机的军舰行驶在水面上,就必须准备大海之水。大海之水是它的第一个“辎重”,它本身的排水量和承载力是它的第二个“辎重”。没有这样的辎重,就撑不起君子之行。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