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朋友女儿的满月酒。席间,妈妈说,小闺女脾气好大,一不满足,就哭得山摇地动。言语间满是宠溺。我不由得回忆起来,那个时候的小妞,虽然几乎需要大人24小时关注,却也是最省心,最好带的时候。我们只要全身心的去满足她的吃喝拉撒,小家伙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她心满意足了,大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旁边坐在已经快要两岁的二鸣,专心的玩着吃饭的小勺。妈妈一边笑着喂他饮料,一边跟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他高兴时冲我们大笑,有需要了,就用手势,或者口气指挥妈妈。他住在我家楼下,经常听到他大声的叫妈妈,有的时候则是哭声抗议。妈妈仍然努力的去满足他,却因为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开始无法做到全然满足,这时候因为孩子的哭声,大人会尽力跑去,却也不至于有所自责。
八岁的小妞沉浸在跟新朋友的熟悉嬉闹中,对于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游戏。她可能不需要缠着你,要你随时随地陪她。你若是缠着,她反而会不满意了。但是没有朋友陪玩时,小妞会寂寞,会说,妈妈,你都不陪我玩。我会忍不住说,妈妈也有自己的事,并且尽力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即便如此,还是会有歉意。妈妈无法随时随地满足孩子,孩子心里有不足,可能也会有情绪。
那边,已上初中的两个小男孩聊得正酣,他们的内心世界已经逐渐丰富,能够满足他们的,更多是朋友之间的会意。父母慢慢的倒退到经济支持,或者真正遇到难事时背后的精神支撑。他们会不会有不开心?我也见过小梁阳光帅气的脸上挂着泪痕,做母亲的,更多是看到,观察,等待吧。也许有不足,但是需要自己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排解了。
及至孩子读了大学,参加工作,不顺心的事时而有之,做父母的说的太多就是唠叨了。孩子难道不想父母继续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吗?力所不逮而已。大多时候,这种失落连遗憾都稀薄得很了。
就这样,一个人在逐渐的感受别人无法全然满足自己的过程中长大。慢慢的,他可能要承担起别人的寄托,循环往复。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里有过多少的脆弱呢?在脆弱之时,他又有多少次怀念母亲全心全意扑上前来的满足?
我们感受着自己逐渐的长大,体会过力量带给自己的自豪感,也不会忘记脆弱时朋友,家人伸出的援手。记得有一个词叫做社会支持力量,很喜欢这个词,它让人体会到除了我们自己,还有旁的力量,它是你的资源,某种时候,也成为了你的力量。
但是不管是一种力量的感觉,还是被支撑的感觉,都随着你的成熟在变化,你会明白,永远不再有曾经全盘满足的安心,即便是祈求,也不会有。但同时,你更加体会到,你自己可以有力量,自己可以支撑,即便是脆弱之时,有一种支撑固然很好,如果没有,是不是也可以站立不倒呢?
如果你有了很大的力量,那么支撑你的力量也随之很大,如果你只想依靠,时间长了,你感受到的也就是失衡之后的无力。如果你曾经期待着一种依靠,那么在你小憩之后,千万别忘了挺起自己的脊梁,彼此依靠,才可以走得更远。
如果你想去依靠,却发现对方并非如你想象可以做支撑,这时,你不要抱怨,不要气馁,也许对方只是忙于前行,也许是自己也需要着一个依靠。
不管如何,你最终依靠的,只能是你自己。对自己微笑,让自己一点点长大。
也许,你希望有一个只能有求必应的妈妈,但是你知道失望之后你可以逐渐的满足自己。也许,你的孩子也希望你是那个有求必应的妈妈,但是你可以用行动告诉她,能够满足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