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第一章,读的我热泪盈眶。
作者尹建莉写到: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一精一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我恍然觉得我就是那个拿着斧头的农夫,多年一直用斧头在雕刻我的“作品”--儿子。
西方的谚语说:“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我的教育意图何尝不是好的啊!可是一个拿着斧头的妈妈怎么能把作品雕刻好啊!更可悲的是,我一直不知道我用错了工具,还一直抱怨孩子是一块不可雕的石头。
如果说问题是孩子天性中带来的,难道不是父母的基因造成的吗?正如双眼皮与单眼皮一样,能怪孩子吗?
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在各种无意间产生的,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
父母一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比如,孩子打针说“一点也不疼”。这是错误的。应该给孩子讲明真实的情况,如果靠欺骗,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了一次萌发的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我就是这样对孩子的,我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并且还跟家人压着孩子让医生打针,现在想起,真实对孩子太伤害了!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这个错误我也犯过,真实遗憾啊!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点我以前就不知道,都是不学习造成的。
记得我孩子小时候被小板凳磕碰了,我就无知的说:“妈妈打它,谁让它碰了我宝宝啊!”现在才知道,这样的教育,给孩子的是报复反馈。应该教孩子“给小板揉痛”,这样他就会知道,碰到是两者都有问题,都疼,都应该理解对方感受。
还有,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心爱的花瓶,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这都是我犯过的错。
现在才知道,我在孩子做错事时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对孩子都是很大的伤害。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从来没有让我儿子体会过一次“圣诞老人”的礼物。“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我儿子从来没有享受过,遗憾啊!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我花了好多心思,但没有花在正点子上,我儿子没有美好的童话童年啊!
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的礼物最美好,可是他一次礼物都没有收到过。现在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的惊喜这一辈子都没有了!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错过了我儿子最好的教育。为什么不在最对的时间学习,做最对的事啊!不学习的妈妈该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