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从容小主长篇小说《蒲公英的春天》第49到第55集,它们分别是《愧疚之心》《现实主义》《田心甜心》《话唠女儿》《我的一天》《我的妈妈》《刮目相看》。
这几章主要讲述的是小锁母女一天14个小时未见面,相见时要说的话格外多,她俩从追春天聊到刘思远。蒲小锁惦记女儿,便给思远打电话,电话在半个小时之后才回过来。放下电话后娘俩又聊天津的朋友,刘思雨把话题转到了给同学起外号上,借着聊天的兴奋劲儿,刘思雨又给小锁念了两篇作文,让小锁特别感动,也对女儿刮目相看。
一、一个电话里的担忧。夜已经深了,在足疗店干了一大天的小锁又累又困,不过她还想和小女儿聊一会儿,因为娘俩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同时她还惦记着远在深圳的大女儿刘思远,一个17岁的女孩子只身一人去了深圳,让她怎么能放心呢?她有心让大女儿来天津,但却不敢确定思远能否来。
在小思雨的鼓励下,蒲小锁拨通了思远的电话,电话没人接听,本来就对大女儿怀有愧疚之心的小锁,又开始焦虑起来,她自始至终都觉得愧对大女儿。
她永远忘不了离婚后大女儿哀怨的眼神,小锁不是不想要她,而是思远的父亲和奶奶坚决要把她留在身边。其实,一个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法律判决,思远就是觉得妈妈抛弃了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怨恨越积越深,她对小锁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离。
半个小时之后,刘思远的电话终于回了过来。“给我打电话干嘛?”刘思远一看是母亲的电话,语气马上变得冷冰冰的,幸好接电话的是小思雨,小家伙像炒豆一般怒怼了姐姐。“干嘛?干嘛,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这大晚上的打电话干嘛?还不是咱妈担心你?”小家伙的伶牙俐齿让旁边的小锁暗自庆幸,幸好是思雨抢接了电话,否则她真的无言以对了,也多亏有小思雨这个调和剂在中间一个劲儿地打感情牌,刘思远的态度才渐渐缓和了下来。
这通电话,思远和思雨姐俩聊得多,而小锁和思远娘俩聊得少,就是这少之又少的几段话,我们从中能看出思远对妈妈的冷漠,能体察到小锁对思远的牵挂和担忧。
“和妹妹说话别带脏字儿。”蒲小锁在旁边说了话。
“她心里都比你明白,你还怕我把她带坏呀?你怕我带坏她,你就别给我打电话呀!”刘思远有点儿不耐烦了。
“我就是想问你在那边好不好?如果那边干活不开心,你就来天津吧!这边妈妈带你,不行,也学我这个手艺行吗?”蒲小锁降低了语调,压着火气问。
“我现在还不想过去呢!在你身边更麻烦,唉。”刘思远叹了一口气说。
“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的事儿了?上次那个男孩子,你们处得怎么样了?你可千万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蒲小锁叮嘱着。
“哎呀,这些事情你就别管了,烦着呢!”刘思远心情不爽,说话也带着不耐烦。
“那妈妈给你打点儿钱过去吧!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省着点儿花。”蒲小锁把后面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爱打你就打,不打我也能就乎着活。”刘思远满不在乎说。
“有什么事儿随时给妈妈打电话,你再不高兴我也是你妈呀!要是觉得可以,也可以把小伙子领到家里让妈看看,但是现在的家,真是没什么可看的。”
小锁在与大女儿通话时,尽量降低语气,放低姿态,甚至都要卑微到尘埃里了,她始终觉得是自己害了大女儿,害得她几乎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害得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害得她早早辍了学,害得她早早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
这种愧疚一直缠绕着小锁,同时这种愧疚又化为对女儿的担心和惦记,这种担忧一直都在,只不过平日里小锁把它们压在了心底。
她担心女儿在深圳生活得不好,她担心女儿会被男友欺骗,担心女儿会和自己一样坠入痛苦的深渊,所以尽管思远对小锁说话的语气始终是硬邦邦的,但她并不计较,她只想着能为女儿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也好,也能让她稍微心安一些。
这一通电话,刘思远自始至终没叫小锁一生妈妈,小锁所有的关爱和惦记,思远,你会领情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的心肝在天涯”,思远,你懂得妈妈的心吗?母女之间的那层坚冰什么时候能融化呢?在这个地方,从容小主又埋下了伏笔。
二、妈妈的甜心刘思雨。当蒲小锁听到小思雨描述一个人在家的各种恐惧时,小锁心里特别难受,她觉得不仅愧对大女儿,还愧对小女儿,小锁眼里的落寞和无奈都被机灵的刘思雨看在了眼里。小家伙从小就跟在妈妈身边,妈妈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当然她也会时不时表达对妈妈的心疼。
“妈妈,我有点儿心疼你了。”刘思雨突然间冒出的一句话,把蒲小锁逗笑了。
“怎么了闺女,怎么又心疼妈了?”蒲小锁问。
“你一天忙着工作,又要照顾我,还要惦记着姐姐,还有姥姥和姥爷,全家人就你一个人赚钱,我感觉你太累了,我好想替你分担一下,我快点儿长大吧!长大了之后我就能赚钱啦!”
小思雨这掏心窝子的话,让小锁感动不已,也非常欣慰,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个人懂得她、理解她,她就心满意足了,哪怕这个懂她的人,只是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呢。
从容小主在这部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来塑造刘思雨这个形象,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甚至比蒲小锁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鲜活。
出生在瓜棚里的刘思雨,在出生之时便遭受了苦难。瓜棚生产,不仅是对蒲小锁的考验,更是对刘思雨的考验。襁褓中的小思雨挺过来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许这样的苦难经历,注定了小思雨日后的不凡。小小年纪,她就呈现出少有的成熟与与众不同。
在蒲小锁的家庭里,刘思雨就好像是一条长长的柔韧的纽带,连接着奶奶家、姥姥家,也架起了蒲小锁和姐姐思远的沟通桥梁;而在二爸卓依然家里,小思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协调着卓一然,蒲小锁、卓喜悦之间的关系;在外面,刘思雨又是一个小外交家——在学校里,她不卑不亢,自信自强,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和同学打成一片,在足疗店、在诊所,她都能与人很好相处,刘江安能言善辩、察言观色的基因和小锁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在小思雨身上传承下来了。
在那个晚上,小话唠刘思雨与妈妈说了很多,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蒲小锁对小女儿有了新的认识,对她刮目相看,以后她对小女儿的担心会少一些,因为有很强的自制力、有目标、有方向、有一颗感恩的心、对过往又不纠结都集中在十岁的小思雨身上,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所以说,小思雨是妈妈的小甜心,她在不仅整个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整个作品中也作用重大,刘思雨在这部作品中的戏份非常多,在她与妈妈的对话中,一个个人物一次出场了,对情节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思雨清澈的心和正确的认知,对作品主题的突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两篇作文里的感恩。娘俩提起思雨姥姥时,蒲小锁的情绪有些低落,她身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她实在太累了。小思雨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她告诉小锁,我她在班级里有几个好朋友了,还给小锁讲起同学之间起外号的事情,什么高粱?什么工页吉吉,什么方哥?在小锁的再三保证下,小思雨把同学给自己起的外号也说出来,田心(甜心),让小锁惊大了嘴巴,后来才知道是把思念的思拆分成“田心”二字,我更喜欢把思雨叫做甜心,因为她是小锁生命里的一泓甘泉,滋润着小锁孤寂的心灵,她是小锁的贴心小棉袄,有小思雨在的地方,就有欢乐,再苦再累的日子,也有甘甜。
临睡前小思雨给妈妈读了两篇作文《我的一天》《我的妈妈》,在作品里小思雨以小孩子的视角,写妈妈的一天和自己的一天,字里行间都是对小锁的感恩。
在写《我的妈妈》时,她先从妈妈的外貌入手,然后写妈妈的辛苦,写对妈妈的心和对妈妈的敬意,文章声情并茂,把小说锁感动得一塌糊涂,思雨这个小精灵,实在太可人了,蒲小锁觉得自己拼死生下她太值得了,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
这两篇作文也让小锁对女儿刮目相看,她一直以为小思雨还是个未长大的小屁孩,谁能想到她的判断力、思维能力差不多赶上成年人了,小家伙特别有思想,还能振振有词,“谁不是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呀!大家都觉得我们小,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我说小也不小了,其实大人想的东西,我们小孩儿都明白。只是参与不参与的事情,哎,大人也不容易。现在的小孩儿也不容易,做一个有思想的小孩儿更不容易。”
多可爱、多有主见的孩子呀,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喜欢小思雨这个人物形象了。
我们读从容小主的文章,不仅要读作品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还要读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她的用意在哪里?从容小主用将近两章的篇幅,写小思雨给妈妈读作文。这两篇作文,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小思雨从小就有写文章的天赋,而是通过两篇作文,要表达一个10岁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小主在这几章里,几次提到感恩之心,就是要提醒读者,“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任何时候,都比金钱来得重要。
有了这样的总结和升华,作品的立意就高了,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有了社会意义,甚至有普世意义,让整个作品熠熠生辉,这就是从容小主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