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读书
时间其实是每个人的无形财富,因为没有金钱那般肉眼可见,所以被很多个我们忽略了,其实想想,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哪怕你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在时间的作用下是能帮助你达到现实意义上的成功的,只是我们碍于各种眼前的因素,很难将视野拉得如此长远,也就很难看到自己能创造多大的事迹。所以当下最能帮助我们脱离困局的方法就是感知时间,通过记录你每一天的时间是如何流逝的,每一周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每一个月的时间是如何走到年末的,我们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对未来要走的每一步都做好打算。
以前读《奇特的一生》觉得这样的记录非常繁琐,如今却深深感知到记录时间对自己人生的助力。正好我可以趁着养胎这段时间,好好通过记录时间来沉淀自己,让自己的未来逐渐清晰。
以今天为例,我早上醒来就已经9:00了,看朋友圈30分钟,吃饭加洗漱30分钟,看书30分钟,被母亲叫去做一些事情和购物用掉一个多小时,看书30分钟,这是上午的时间。午饭40分钟,刷朋友圈30分钟,看书一个半小时,午睡20分钟,上厕所,喝水,乱七八糟的时间就到了现在自己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了。
从我这一番粗暴的记录中可以看出
001 我对时间的概念不精准,用的都是30分钟,一个小时这样的整体数,而柳比歇夫可以将时间记录到分和秒,这就是刚开始记录和记录久了对时间的判断和感知。
002 从时间段上看,基本上是围绕吃饭,看书,刷朋友圈和一些琐事上了。刷朋友圈有时能刷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很大一部分的信息含量都比较低,可以考虑缩短,进一步要怎么做还需要放到一天的整体中考虑一下。看书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好像投资的面有点单调,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前几天也曾对自己的散漫状态进行规范,规划好几点到几点做什么,第一天对自我还有一点约束力,后几天基本就把这种规划抛到脑后,这样一想好像之前也做过很多类似的时间规划,都无疾而终了。既然我们定好时间去做事的方法不行,那我们可以试着先做事再对时间进行记录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会有效果。用作者的话就是,前者是我们驱赶自己去迎合时间,后者则是让时间为我们服务,前者被动,后者主动。
作者在文中提供了一个方法,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因为你刚开始对时间做记录,可以利用时间➕时长➕事件的方法进行统计,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你在后期对时间记录有了一定的感知,可以再改进一下你的记录方式,用时间➕时长➕事件➕愉悦度➕优化方向➕角色,来进行记录。
无论采用哪个阶段的方法,始终牢记一个思路:第一步,对你的时间进行观察,并一一记录下在什么时间段做了什么事情。一天24小时,抛去晚上睡觉的时间,你剩下的时间都应该被一一记录下来。比如你早上8:00起床,晚上10:00睡觉,中间有10个小时,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当然也包括午休的时间。
第二步,统计之后要分类。你的日常时间都用在了哪几类项目上?每个项目用时多久,是否和你期待的改变和未来要成为的样子有所矛盾或冲突?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调整?比如按我上面的情况来分析,我的项目基本上就是看书,吃饭,刷朋友圈和一些琐事这四大类。看书要继续保持,朋友圈得缩短时间等。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中间是要有时间段的,因为你记录一天是看不出什么样子来的,最起码要坚持一个礼拜,有一个礼拜的记录之后,再进行统计分类。
第三步,将改进和要调整的点放到下一次的行动中,去做去实践去成为。
借鉴这个思路,因为我这是第一次做时间统计,我要在吃午饭之前对上午的时间进行记录,下午在写作之前对下午的时间进行记录,晚上在睡觉之前做剩余时间的记录,看看会有怎样的效果。
二,目标跟进
001 读书方面,没有完成约定的时间,但是看完了一本书,所以给自己算完成了。在读书方面慢慢形成了两套标准,一套是以阅读时间为准,一套是以读完一本书为准。不管哪种方式,能激励你持续坚持下去就是好的
002 听书方面,听完了一本书,叫孔子,人能弘道。这本书是讲孔子一生的。通过作者的讲述,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孔子,以及重新认识了一些我们熟知的成语,比如君子不器,文质彬彬等。作者的讲述让我有一种去了解历史的冲动,突然觉得历史顿时生动了,不在是历史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而是跃然纸上的启迪,这就是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
003 日更方面,完成了1500字。坚持的很好,加油。
004 运动方面,没有完成,需要去外面活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