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某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一个历史群体并不能完全描绘一段历史的全貌,但以人物为主线窥其一斑却是读历史的常用技法。
而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都会诉诸于追求足够安全的地缘环境。当战国之时,魏国率先崛起,为了替自身挣得足够多的生存筹码,魏国也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然而,《司马法》有言:“国虽安,忘战必危;国虽大,好战必亡。”
从上述三个方面观察魏国,自吴起至庞涓就演绎了一场“能战而强,好战而衰”的好戏。
嗯,本篇便从魏国的对外战争上说起。
吴起-战国初期最耀眼的将星
前篇讲过魏文侯广求贤才,而翟璜进吴起以为将。
历史经过沉淀之后,李悝因为“李悝变法”而成为魏国那一代星光璀璨中最不世出的两位之一,另一位便是有《吴子兵法》传世的吴起,我们本篇的主角之一。
吴起,卫国人,最初仕于鲁国。
齐国曾经攻打鲁国。鲁君打算用他为统兵大将,却因为吴起娶了齐国女子而怀疑他。吴起便把妻子杀了求以为将,随后大破齐国军队。
有人便向鲁侯诋毁吴起:“吴起这个人曾经师事曾参,因为母亲死了而不奔丧被曾参赶走了;现在又杀妻以求将,实在是个残忍薄情的人!而我们鲁国弱小却赢得战胜强敌的名声,恐怕诸侯们都会来攻打鲁国。“
吴起闻听风声,害怕在鲁国获罪,听说魏文侯的贤明,便来魏国投奔魏文侯。
魏文侯向李克打听吴起其人,李克说:“吴起这个人贪财好色;但是论起用兵,即便是司马穰苴都不是他的敌手。“
于是魏文侯用吴起为大将。
吴起为将,是非常体贴士卒的:
他与士卒们同吃同睡,睡觉时候也不铺席子。
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除了亲自背负军粮,还常常替士卒们背军粮。
总之吴起的爱兵形象打造得非常好,因此士卒临阵总是争先恐后异常勇猛。
有一个军士患了毒疮,他亲自为军士吮吸伤口的毒液。这个军士的母亲听说了痛哭起来。就有人问他:“吴将军如此爱护您儿子,您还有什么好哭的?“
军士的母亲就回答他:“可不是这样说的,以前吴将军曾经替他父亲吸毒液,他父亲打仗的时候因此勇往直前而死。而现在吴公又替我儿子吸毒液,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我怎能不伤心呢!“
魏国在这一时期,对外的攻防战争如下:
公元前409年,吴起帅大军攻打秦国,攻取五个城池,魏侯设立河西郡,以吴起为郡守;
公元前401年,秦国攻打魏国,直至阳孤;
公元前400年,魏、韩、赵三国联军攻打楚国,直至桑丘;
公元前393年,魏国攻打郑国。
如上可见,在魏文侯时期,吴起的主要事情便是巩固在河西取得的战果并抵御秦国,而较少参与其他外部战争。
吴起在魏国西线的经营是很有成效的,不但形成了对秦国的压制之势,而且还能逐渐扩大优势。
但公元前387年,魏文侯薨逝,太子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魏国的国内政治风向为之一变。
先是魏武侯去河西郡视察,然后顺黄河而下,中流击水不觉得意,于是对吴起说:“山川险固,美不胜收,真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
“国家的瑰宝在于修德而不在山川之险。
古时候的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不修德义而被大禹灭掉;
夏桀的驻地,左临黄河、济水,右临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边,羊肠坂在其北边,不修仁政,而被商汤流放;
商纣的国都,左临孟门,右临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黄河经其南,不修德政,被武王诛杀。
由此可见,国家的安全系于君王的德政而非山川险固。如果主公您不修德政,即便是您这艘船里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侯只好回答称是。(读书读到这种地方总不自觉地想到底是古人就喜欢借题发挥,还是肉食者都喜欢借题发挥)
前边讲了吴起为将的经历,我们知道吴起是个私德评价较低的人,而此刻面对新君却有这样一番大义凛然之词。事隔两千多年,我们无从知道当时吴起心中所想,也无从知道魏武侯心中所想。
我们能做的便是继续观望事情的发展,然后想各自的心中所想。
新君即位,权力场的洗牌是必然的。首先便是相位的选任,而魏武侯任命了田文为相。(注意,不是孟尝君田文,而是魏国一个非著名大臣。而史记里也只是在“孙吴列传“里吴起争相一事中提及)
对于这一任命,吴起是很不高兴的。于是他便私下里找田文比较功劳。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将士们乐于效死,使敌国不敢图谋,你比起我怎样“
田文答道:“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亲近百姓,使府库充实,你比起我怎样?”
田文再答:“我不如您!”
吴起又问:“镇守河西,秦军不敢东顾,而韩、赵两国俯首听命,你比起我如何?”
田文再答:“我不如您!”
吴起说:“这三样,你都不如我,却为什么能位居我之上?”
田文回答说:“国君年少,国多疑难,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在这个时候,宰相一职应该嘱托给我还是嘱托给您呢?”
吴起沉默良久答道:“应当嘱托给您!”
到这里其实我们能猜到击中吴起软肋的是那句“主少国疑”,而吴起自然是知道“功高震主”的厉害的。(这里其实有个疑问,魏击应该已经成年,何来主少国疑?)
大约自始至终,魏国的上层集团都是排斥吴起的。
过了一段时间,魏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而权势渐大,便想陷害吴起。
公叔的仆人对公叔说:
“吴起是很容易赶走的。他为人心直口快而且还因此自鸣得意。您可以先跟魏侯说:‘吴起是个贤人,而魏国国小,我害怕他无心留在魏国。主公何不以下嫁女儿试探他。如果他无心留在魏国,必定推辞。’
主人您却与吴起一块儿回家见公主,让公主当着吴起的面辱骂您。吴起看到公主轻视您,必然会推辞掉魏侯下嫁公主的提议。那样您的计策就成功了。“
公叔听从了建议,果然不出仆人所料,吴起拒绝了魏侯的提议。
魏武侯便起了疑心,但是也并未全信。吴起这边却惧怕被诛杀,找机会逃奔楚国。
吴起在魏国是深明“李悝变法“的精髓的,楚悼王又素闻他的贤名,所以吴起刚一到楚国便被任命为国相。
紧接着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在楚国推行了一系列变法。
他申明法令,裁汰官员,废除公族中远亲疏戚的俸禄,用节省下来的钱财抚养战士,把富国强兵、破除纵横术作为第一要务。
于是楚国南平百越,北抗三晋,西伐秦国,天下诸侯都深患楚国的强大。
但凡变法必然损害既得利益者,吴起便得罪了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薨逝,贵戚大臣趁机作乱,宗室子弟群起攻打吴起。
吴起仓惶之中逃到楚悼王尸体边,伏在上边。
攻击吴起的乱党万箭齐发射杀了吴起,但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肃王即位,埋葬了楚悼王后便命令令尹(楚国最高官衔)诛杀乱党,因之夷灭宗族的有七十多家。
纵观《资治通鉴》诉说的吴起平生故事,疑点颇多。
但我们从中仍然能看到吴起的一生是不亏待自己的一生,是不辜负自己才华的一生,当然也是不容他人背负的一生。
后吴起时代-进退失据的魏国外交
在战国初期魏国号令天下的那段时间,吴起毫无疑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当其逃奔楚国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魏国国力也是月盈将缺了。
然而没有吴起仅仅是国缺名将,但魏国还有更严重的问题:
公元前386年赵国公子赵朝作乱,出奔魏国,说服魏国助其攻打邯郸,不克;
此后韩赵魏三国虽维系联盟,多次共同出兵,然战果伐善可臣;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将晋靖公废为平民,瓜分了他的所有领地;
公元前372年,魏赵在北蔺大战,魏国胜。
不知不觉间,韩赵魏三家的联盟破裂了,魏国自然丧失了他的盟主地位。
而且:
公元前380年,魏韩赵伐齐,至桑丘;
公元前378年,魏韩赵伐齐,至灵丘;
公元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
以及,公元前371年,魏武侯薨。
武侯之所以为武侯,因为其在位的二十余年里南征北战,而且还把两个传统盟友给玩丢了。
加上从文侯时就与之争战不休的宿敌秦国,战国七强,魏国与其中六个交恶。
但这还没完。
公元前369年,魏国公子魏罃与公中缓争位,国内大乱,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国。韩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与赵国合兵伐魏,在浊泽大破魏罃,进而包围魏国。
但这时候,韩赵两国却在分赃的时候起了分歧:赵成侯建议杀魏罃立公中缓,并逼魏国割地;韩懿侯则赞成把魏国分为两个小国。
韩赵两国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战国初期动辄灭国的行为还不是主流,所以忽然有一个灭亡魏国的机会放在韩赵两国面前时,两国却或想割地蚕食,或想分割弱化,竟没有灭魏国瓜分其地的想法。反而因为分歧,两方没谈拢,先后撤兵了。
韩赵撤兵,于历史是个遗憾。对魏国,却是国之大幸,手握重兵的魏罃随即杀了公中缓即位,是为魏惠王。
一个比之魏武侯更加穷兵黩武的国君登场了。
庞涓-和魏国一起滑落的流星
仅从魏惠王即位后的魏国对外战争来说,可以说魏国穷兵黩武,但并不能定性魏惠王本人就果然无比好战。因为如前所述,魏武侯时魏国已经陷入多线作战的窘境了!
顺便说句,魏惠王这个人我们都熟识的,就是《孟子见梁惠王》里的那个梁惠王。
魏惠王是很幸运的,躲过了亡国之祸,而且虽说从武侯手里接过来的魏国外部环境恶劣了点,魏国国内的境况并不坏:
文侯时从秦国夺得的河西之地仍牢牢掌握着;
三晋中仍属魏国最强,韩赵虽说总想背地里捅两刀,明里仍尊奉魏国;
吴起的新兵制和李悝的新法制仍然护佑着魏国的强大。
但外部环境实在过于糟糕了,所以魏惠王初即位的十年有点疲于奔命:
公元前368年(魏惠王即位第二年),齐国趁魏罃根基不固,伐魏,取观津;
公元前365年,三晋纠集大军攻秦,被秦献公击破,丧师6万;
公元前362年,魏击在浍击破韩、赵联军;同年秦、魏在少梁大战,魏军败绩,公叔痤被俘。
十年后,外交攻防局面并没有改变,但鬼谷子的高徒庞涓出仕魏国,吴起奔楚20年后,魏国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另一名将。
庞涓的人生污点因“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几乎无人不晓了,无论从哪个角度,他对同门孙膑的迫害都是不可原谅的。
庞涓初入魏国,很是打了几场胜仗,在魏惠王看来这样横着走得感觉自是极好的。
但这种感觉随着饱受迫害的孙膑逃亡齐国并被重用后就演变成恐惧。
后来的事情我们是知道的了:
公元前353年,魏国伐赵,田忌孙膑帅兵围魏救赵,庞涓帅军逼降赵国回师与齐军大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公元前341年,魏国伐韩,齐国如法炮制,围魏救韩,在与魏军相接之后采用孙膑增兵减灶的计策诱敌至马陵道,伏兵大破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
自桂陵之战后,庞涓的连胜神话已经破灭了,在秦、齐、楚的夹缝中,魏国的霸主梦也随之破灭了。
而马陵之战,庞涓殒命,则意味着魏国已经彻底从开疆拓土的攻势转入求生存的守势了。
魏惠王在位50年:有大破韩赵再为盟主的志得意满;有得与庞涓听其画图战略的雄心勃勃;有桂陵败后诸侯群起而攻丧师失地的无奈;有马陵败后夹缝求生的颜面尽失。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恍惚中看见极宏大,极耀眼的光,心想:这一生,不圆满,但盛衰看惯,诸事遍历,若死去,不应有悔。
哦,不,有一件,那一年听任卫鞅入秦……
须臾,魏惠王薨,手指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