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学反思

      《野草》是一篇杂文,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借物抒情,表面上是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是赞美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赞美广大的抗日民众,同时启示人们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奋然向上,勇于斗争。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哲理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入,让孩子们初步体会野草生命力的顽强,进而将他们带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对内容进行分段!接下来细化课文,逐一击破各个难题!

        在细化瓦解的过程中,我设计三个问题带动孩子们理解全文: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说明野草生命力的顽强?2、野草的生命力是怎么样的?3、作者为什么要赞颂野草的生命力?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读文悟情,以读促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自主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所收获!

  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情导入较好地渲染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我也能做到适时小结、点拨引导,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但是,对于课文的“象征手法”以及“时代背景”都缺乏充分明了的介绍。学生也似懂非懂,然而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希望今后不断改进完善提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