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王洛宾写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不禁联想到三毛,她自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尤其是他的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曾经引发热爱流浪、一心汲远的三毛的无限神往。
一场忘年交,一场无法走下去的情感,王洛宾深知自己已经77岁了,比三毛要大30岁。这份爱太重,感觉自己有点承受不了。更主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年岁太大了,害怕一旦接受了,会给三毛带来一次新的丧夫之痛!
三毛离开王洛宾的第121天后,饱受事业、爱情与疾病三重困扰的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自缢身亡,英年46岁。噩耗传来,王洛宾悲恸不已。他曾以为拒绝便是善待,殊不知,当他硬起心肠逼走她时,却将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推至天人永隔的两端。于是,恍惚迷离之中,他写下了晚年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在作家三毛女士逝世以后。马中欣走访三毛曾经居住生活过的西班牙邻居亲友,以及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邻居朋友。著作《三毛真相》全书记录了他采访的人对三毛的印象和评价。文中指出三毛生前多疑,抑郁,癫狂,与朋友关系不好,并且在三毛作品中很多地方在“说谎”。甚至读者最感兴趣的荷西先生也和三毛笔下完全不同。与她自己所写的英俊的潜水工程师不同,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初中文化的工人,而且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没那么美好,是三毛逼婚嫁给荷西的。这让读者们大跌眼镜,而且很多读者对马先生的这本书明显不满,十分失望。来自(书中记载)
三毛的精神问题无疑是她短暂一生的不可忽略的一个内容。 三毛女士从小患有抑郁症自闭症,而从马先生的这本书里(如果属实)我们更可以看到,三毛她是有幻听幻想幻觉的这些症状的,而且她情绪波动极大,失眠,焦虑,可以说精神分裂的症状早已出现。 在这样的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想下,一定和亲友都存在着很大的交流障碍,交往障碍和认知困难。
著名画家梵高同样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的作品至今是无价之宝。艺术不是生活本身,如果艺术本身就是生活,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画家诗人。也许就是这种心理疾病导致三毛自缢生命的真实感受,一段感情的救命稻草在萌芽中陨灭,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人生没有追求的目标,最终不堪疾病的困扰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