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原籍浙江杭州,长于北京,入读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归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早年专注文学批评,后改散文,蜚声文坛,继而又从事翻译。这本《淡品人生》是他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梁氏散文和随笔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书中插配画家丰子恺的画作,与梁实秋的散文配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梁先生的散文和随笔每一篇都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观点犀利,到现在也引人深思;也有的风趣幽默,写点滴小事,让人趣味盎然。诗人余光中赞美他:“梁氏的风格上承唐宋,下撷晚明,旁取英国小品文的洒脱容与,更佐以王尔德的惊骇特效,最讲究好处收笔,留下袅袅的余音。学者的散文夹叙夹议,说理而不忘抒情,议论要有波澜回荡,有时不免正话反说,几番回弹逆转,终于正反相合。”梁先生的散文正如他的人生阅历一样看似平淡如水,下面却是深厚广阔,需要细细品读才能得出妙处。因为生活的年代和文学习惯。散文独有风格,对现代人来说读起来有些别扭、生疏。但我觉的这正是妙处,正如读鲁迅的文章有些地方细细揣摩更觉有理。
这本散文集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在疲劳与忙碌中,寻找那份宁静和闲适。”其中集录了雅舍、不亦快哉等随笔,简洁轻快。也有谦让、排队、客、旁若无人、乞丐……每一篇都见解独到。有与西方对比讽刺中国的排队文化;还有承认乞丐的存在合理,对他们的尊重,对自由的理解;还有对客的分等级对待的不赞同。对天生有人不喜欢音乐的论说,观点全面,见解独到,到现在也不失理性。让人感触颇多,不由信服。
第二个板块:“萦绕在舌尖的滋味,长留在心中的念想。”其中写到豆汁儿、酸梅汤与糖葫芦等北方美食,也有浓浓的思恋在里面。还有汤包、烧鸭、芙蓉鸡片、烧羊肉、爆双脆、炸丸子、锅巴等美食。语言流畅、简朴,让人忍不住留口水。有的引用诗句,典故论证;有的想起往事,回想到儿时;有的还详写美食做法。
第三个板块:“在宽厚中流露真滋味,在幽默中表露真性情。”其中漫谈读书、好书谈,对读书有深刻见解。还写懒、勤、谈幽默、骂人的艺术、谈礼等。读后都会有所收获的。
第四个板块:“如烟花般璀璨,忘不了的美景雅事清欢。”这部分有写动物、有写事、有写景。这就是梁实秋的才能,他总能抓住身边人和事,寥寥几笔极具画面感。他写一条野狗、猫的故事……咋看有趣,但其中深意更值得细读。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底色让他的文字带有中国人特有的幽默,让他对中国见解独到;也让他有中国文人的乡思,有中国人淡淡的忧郁。多次写到北平,写北平的街道、冬天。追忆往昔,留下悠久的思念。
梁实秋的文章别人模仿不来,他写的好,读者也要读的好才行。一读得其趣,只有反复读才能得其意,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读梁实秋的文章淡也适宜,浓也适宜。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量,现在读,以后读都是不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