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短视频:
餐厅门口,一身玩偶装扮的工作人员躺在地上休息,突然一男孩冲过来对它又踹又踢。
男孩的行为持续了20多秒,期间他的父母从未出面阻止劝导。
很多网友纷纷指责孩子没有教养,不懂规矩。
什么是规矩?
孟子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不能以喜好定准则,规矩却能让人行事有尺,做事有度。
1、规矩不是禁锢,而是指引
90后的年轻家长之所以崇尚放养教育,无非绝大部分是按老一辈“要求”长大的。
所以他们不以规矩做要求,想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释放天性的童年。
可规矩不是禁锢,而是指引孩子明事理,知对错。
《家庭教育》一书提及: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孩子起初是没有是非曲直、对错伦理之分,全凭自己的一点喜恶。
父母一味地纵容,不是爱,而是害。
如果排队只会插队,工作不按规定办事,过马路不看红绿灯,那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规矩,看似是一种限制,却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存在。
给孩子立规矩,是以恰当的方式告知孩子做事准则,引导他们的行事作风,让他们懂得是非曲直的明确界线。
2、规矩需要执行,从父母开始
记住,规矩不单是为孩子而立。
父母跟孩子是两个独立而平等的个体,既然立了规矩,自然是要全体家庭成员来共同遵守和维护的。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模仿则是孩子学到的第一种行为。
以身作则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看过一个教育短片:
一位父亲在孩子面前家暴母亲,几年后,孩子跟父亲一起,把拳头举向了母亲;一位母亲在菜市场对着别人破口大骂,身旁的孩子向对方伸出了中指……
所谓言传身教,就像董卿说的:
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谨记,父母须保持自己与孩子在同一规则层面,谁都没有特殊权力。
哪方犯了错,该罚罚,该训训。
没有哪条规定,父母犯错,孩子就不能训话的道理。
3、规矩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与爱长存
父母之于孩子的爱是天性,是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
可是,与爱并行的,还须有规矩。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的破坏行径后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立规矩,不是为了“下次”,而是为了“每次”。
规矩是一个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重复性存在,是以实现从行为到内心潜移默化的过程。
孩子现在的遵守,并不代表以后甚至一辈子的遵守。
同样,父母也不能随意决定规矩的“去留”。
只有与爱一起,兼顾并行,才能在精神上充实孩子,引导孩子。
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一份礼物,可规矩,却是父母给孩子上得最好的一门课。
课堂上没有老师,都是学生。
我们需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守规矩、知礼法。
这才是一个家庭能给到孩子的最好教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