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你真的知道吗?

亲爱的智慧心灵成长群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鸡西市的家庭指导师金海锦,今天呢,很高兴,也很感谢大家如约守候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互动,互诉衷肠,同时呢,还是很感谢智慧、大爱的会娣老师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都有机会把好学问传播出去,也让我有机会认识在座的各位优秀的家庭指导师和智慧心灵成长群的朋友们,所以我非常珍惜每次的分享机会,积极准备着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心得,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热情、善良、不断精进的王红老师,王红老师呢是我二期家庭指导师初级班和高级班的同学,王红老师的谦虚、谨慎、超强的学习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也很感谢王红老师为我的精彩、专业的主持和对我的介绍。

好,现在开始今天的分享,先复习一下前几次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内容,三月份呢,我在群里分享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四月份呢我分享的主题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五月份呢我分享的是“母亲,如何助力父亲的教育影响力”;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优秀家庭指导师和亲爱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母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你真的知道吗”?希望群里的各位优秀的家庭指导师和亲爱的伙伴们积极参与、互动,同时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助于我能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在上个月的分享中让大家了解了,父亲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竟然是如此巨大和深远,但在中国家庭中的普遍现象却是,母亲承担着教育孩子重任的情况比较多,大家知道,全世界对于母亲的称呼几乎都是一样的,孩子对于母亲的情感是所有哺乳类动物,尤其是人类所共有的深厚而天然的情感,一声妈妈,不知会触动多少人心底的敏感神经,恐怕就连最刚强的汉子都不能不为之动容。母亲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可替代的,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但就算如此啊,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以及是如何产生这些影响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那么今天,我们来深入认识一下母爱在孩子生命中的影响,她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深刻的影响,以及如何给予孩子更高质量的母爱呢?那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三个重点: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一定会让父母们都有很大收获的。:

父母们也许熟实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吧,情绪波动、起伏不定、总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受到一点惊吓很难平复,敏感脆弱,总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好,别人一点点善意就受宠若惊,回避跟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当中显得很被动,在群体中易感到不自在,回避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实在躲不过也是干巴巴的聊聊数语,

对人经常讨好,倾向于隐藏和牺牲自己,为别人付出,容易嫉妒好胜,会出现跟其他孩子争宠的行为,特别在意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对所谓不公平,过分敏感,情绪反应很大,对他人的情感不关注,甚至表现出冷漠,无所谓的态度,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对人指责批评比较多,缺乏应有的理解,追求完美,经常焦虑,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和想象中无法自拔.......,如果孩子有这些问题,是在表达跟母亲的关系需要改善和修复了,如果跟母亲的关系基础不好,这些现象呢,就容易按下葫芦又起来瓢,麻烦不断,其实母亲能带给孩子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可能很多母亲自己都不知道,为了让大家方便跟前面的微课所谈到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进行对比,那我们这里还是从三个方面来学习母亲的正面影响:

第一点是思维,如果说父亲能量的影响,令思维有向前的力量,目标明确,条理清晰,那么母亲的柔软能量能使思考时注重细节,逻辑缜密,并且呢善于换位思考,反复推演照顾到周全。

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在行为方面,她会对人体贴呵护,善解人意,体谅他人,温暖有爱,人际关系稳定而圆融,那也会有人很愿意主动的去为他付出提供帮助,人缘好,机会又多,她能把很多细节做好,是工作上最佳的辅佐者。

第三呢,就是个性方面,平和包容了,情绪稳定了,感情细腻,耐心细致,使人感觉有安全感,一靠近他就安定了,舒适度是很高的,所以母亲的影响有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安全”与“爱”,主要是通过情绪反应和行为的连接来表达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我们讲过,母亲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人,父亲是“带领”孩子走向世界的人,当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孕育的时候,他是最先跟母亲有了一份连接,用本体能量学来看呢,情绪反映本质上就是神经系统的工作反应,简单来说呢,就是神经系统的工作模式,使人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感受,科学研究表明呀,胎儿最早发育的是大脑神经系统,最迟六个月的时候就能准确的感知母体的情绪,通过脐带与母亲的身体连接,当母亲有情绪反应时,孩子的神经系统也记录下来这种反应,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体验过当母亲情绪反应比较大时,比如愤怒,焦虑,恐惧,也包括很快乐的时候,胎动就会比较明显,在这种生命的连接当中,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反应得到来自母亲的遗传影响,所以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带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原形,并且呀由于使人平静的副交感神经的发育,比使人兴奋的交感神经发育迟,婴儿出生后呢,他就无法靠自己平静下来,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副交感神经还没有发育,所以呢,他要靠母亲的照顾来平静,比如妈妈温柔的轻轻拍打她呀,亲吻呢,柔和的说话声调和唱歌,还有环境的安静等等,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所以啊,对孕妇和产妇的关怀就是对孩子的爱护,因为母亲的情绪模式会这样子被孩子直接就复制过去,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无法靠自己生存呐,所以他的第一个需求是生存安全,饿了有人喂食,喝了能有人喂水,便便了有人更换和清洗,无聊了有人唱歌、说话和陪他玩耍,如果他的需要,总是能得到回应和满足,那么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安全的,这直接会成为心灵安全的印记,安全感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其他需求的最底层需求,并且如影随形,因为大脑随时在评估当下是否安全,如果大脑的感应系统评估此时不够安全,那么这个人就会处于随时反抗和逃跑的防御状态,他就没有办法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很多孩子坐不住,易怒、听不进去,学不进去,坚持不了,回避交往,害怕挑战等等很多问题,是跟安全感低有关的,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受生命个体控制,是本能的生理反应,所以呢,小时候跟父母有分离创伤的孩子,长大后弥和以父母的关系难度就比较大了,很多父母也不理解,他们可能仅仅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亲自抚养孩子,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对父母这么抱怨,这么冷漠,甚至敌视呢?如果说父母有时候把孩子送去寄养,是被迫的,那么孩子的反应就更加不是他的错了。

第二个部分就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呢,会涉及到爱与被爱的深层问题,孩子出生的时候,身体跟母亲分离,但是心理上的分离大概要到两岁左右才能完成,有的因为过早的分离,比如送养,陪伴不够等问题,很多孩子终生都会未获得与母亲在心理上的成功分离,那意味着这个孩子心智上呢没有完全的独立,自我的部分总是有缺失的,在人际关系,金钱的关系,婚恋关系和她自己未来的亲子关系上呢,都会有很多的挑战,人是高智能的生物,有非常强大的模仿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人的大脑当中有一种神奇的镜象神经元存在,就好像你可以通过照镜子整理自己一样,人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别人,想象自己如何工作的过程来学习,比如说啊,你看到别人炒菜的过程,你就可以依样画葫芦的做个八九不离十,孩子身心发育的过程,在最初是靠观察和模仿完成的学习,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怎样吗?你看到回来怎么扮演老师你就知道了,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使我们能模仿学习,也包括我们能感知到别人的感觉,情绪,情感近而同理到别人、理解到别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他怎样看待自己是从妈妈的抚养照顾中模仿学习的,如果妈妈对孩子忽略陪伴,态度粗暴,冷落,严厉等等,孩子就会从妈妈身 上习得对自己的态度,好,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似乎放纵自己,不能自爱,无法信任自己,对自己习惯性的否定,我们就要思考,在他心里的那个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这个形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反之啊,如果妈妈对孩子呵护备至,孩子就感觉安全,哎,她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她内心里体验到自己是被爱的感觉呀,自然而然他就会对别人也是这样做,所以我前面说感恩是不用教育的,耳濡目染,切身体会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教育过分寄托给一个好老师,一所好学校,而忽略了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力超过任何一个老师和学校,这是很遗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自身的学习成长,对孩子来说价值太大了,教育的确是一件拼爹拼妈的事,而且结果往往也是公正的,在孩子身上的呈现会不断告诉你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教育的时机是否抓住你到底做对了没有?不是说花了很多钱,使了很大劲,效果就一定满意,母亲真的很伟大,光是安全感和爱与被爱这两个词就已经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了,那么妈妈们,怎么来为孩子累积这笔财富呢?给您四个建议:

第一,首先呢要有良好的情绪模式,母亲的情绪模式会直接复制给孩子的,尽管很多妈妈说我不告诉他,我假装跟孩子的爸爸关系挺正常,对不起,孩子的意识可能不知道啊,但是他的潜意识里什么都知道,因为情绪反映模式是神经系统的工作,会在你的眼神,表情,声调,肢体语言等各个本体系统里面反映出来,没可能伪装的了,孩子感觉到了,而你却否认,那么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信号不一致,容易混乱。有一个暑假呢,我带着不到十岁的儿子去出差,意外接到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去世的消息,很快我的儿子就跟我同步出现的头晕,腹痛,恶心,乏力等中暑的症状,我就直接告诉儿子说妈妈的一个同学去世了,我很难过,我感觉怎样怎样怎样,然后我问儿子,你是不是也有这些感觉呀?然后儿子点头说是啊,我说你不用担心,妈妈不舍得同学死掉,所以我有这些反应是正常的,我休息一下,洗个澡就会好,你相信妈妈吗?儿子就点头,我说你不用陪着我,你可以出去玩儿,我也休息休息,你同意吗?儿子也同意了,于是呢我就叫了我的朋友带我儿子出去玩儿,后来我朋友说开始呢我儿子是无精打彩的,坐车还吐了,之后精神就慢慢恢复了,我算了算时间啊,就是我哭泣呀,呕吐之后,洗完澡感觉好一些的那个时候,很神奇吧,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以去观察哈,你在家里很愤怒,很焦虑,或者很压抑那个阵子,孩子啊多多少少都会有生病,成绩下降等问题,这可能是孩子试图转移父母的注意力,用自己来拯救父母的下意识的行为,所以呢,母亲要能够正视和面对自己的内心,善待自己,成长自己,这样呢,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学习到了

第二点那就是尽量的足够的陪伴和爱的表达,这跟安全感的建立和维护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啊,他们通常不会直白的表达需要帮助,所以说啊,建立凡事都能聊五毛钱儿的沟通模式多么重要啊,母亲学会倾听,表达出理解,很细致的捕捉和谈论那些感觉,这样被理解,被接纳的感受呢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她就是一份被爱的感受,只要他愿意谈出来就是好的,包括烦恼和纠结,未必呢他是需要父母帮助,只是想要有个倾诉的人而已,如果你不能确定的,你就问他,我有时候呢,我就问我家小孩儿,你告诉我这些是想让我知道呢,还是需要妈妈做点什么,儿子多数都是说哎呀,就是想聊聊而已,无论他是在兴奋的得瑟,还是生气的吐槽,我都很专注的听和附和着他,有时候儿子会说你快忙你的吧,我回应如他说待会儿再工作啊,现在你最重要,如果我实在是很忙,我就告诉他说我喜欢听你说这些,有空了多给妈妈说说啊,妈妈爱你,就在愉快的感觉里结束谈话。这样的时刻对孩子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想有效的陪伴孩子,不知道怎么做,那么我们智慧心灵成长群前面有许多关于沟通的微课,很实用,您可以听一听,还有我们群里也有许多优秀的家庭指导师也可以请教她们呀;也有很多父母可能在孩子长大之后才能意识到无意中以前可能给孩子造成了一些伤害,不必太自责,也不要急着去弥补,如果你为了弥补过去而忽略了当下该做的,就等于你一直生活在过去,而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恰当时机,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我反复强调青春期是父母有所作为的最后一站,父母做当下该做的事儿,没有谁可以是完美的,如果不明白,不知道,可以去学习,去改变那,这样的话至少也是在为孩子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解决以前的成长创伤打基础,父母去面对现实,放过自己,不断的进步,孩子也学到人都会犯错,不必纠结,这也是在为孩子示范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三点那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父亲,留给孩子其他的需要空间,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噢,父母对孩子既是不同的,也是同等重要的,母亲要懂得适时把孩子推到父亲的身边,这是很多母亲的功课,我有一位朋友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经历了很多坎坷,可是她送给孩子12岁的生日礼物,就是送儿子去香港他爸爸那里去生活,为此,她从儿子十岁的时就开始做各种准备了,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她跟我说,虽然孩子爸爸当年伤害了我,可是这是我跟他之间的事,跟孩子无关,儿子大了,更需要爸爸,所以我送他去他爸爸那边,你能理解我吗?我啥也没说,平时也不会喝酒的我当时就跟她干了一杯白的,真的不仅仅是理解她,太感动,太佩服这个妈妈的胸怀,她是真正懂得亲子之爱是指向分离的智慧母亲。

我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很尊重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和他爸爸多接触,让儿子感受到爸爸的胸怀、格局、为人处事方式等等,这样家庭气氛越来越和谐,孩子也越来越有状态,有力量感、阳光、正能量、积极向上。

第四点,那就是母亲要示范和教会孩子划分清楚人际界限,中国式人际关系的最大问题就是界限不清,对不对啊?其本质呢就是孩子跟父母心理上的未完全分离,所以既不能独立自主过自己的生活,又不能尊重他人,让他人反感,目前大家都知道啊,正在热映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就是反应这些现象的家庭伦理剧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需要有分寸的,过分的爱会产生替待和操控,让孩子无法自己学着成长,这样的爱是有吞噬性的,如果在心理上孩子无法跟母亲完全分离,将来一定会有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不是过分付出,把什么重要的都给别人,无法自爱;就是过分的疏离,强烈的抵抗别人的亲近;因为他总是闹不清啊,真正恰当的令双方都舒适的人际界限到底在哪里?他没有体验过,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就是这些纠缠,他能去哪里知道呢?这也是母亲的课题呀,各位爸爸妈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母爱的影响力,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讲给大家?您可以回听,当然母亲还有很多神奇的本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发现并发扬出来。

好,今晚的微课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优秀的家庭指导师和亲爱的伙伴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谢谢在座各位的温暖陪伴,祝你们工作顺利,家庭美满,晚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