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继续死磕
途中,反复地听《05-三段-内控:跑好大脑的四人接力赛》,至少6遍。每听一句都有一些想法和体会,特别是前半节的启发很大,昨天的心得已经输出总结。
但是后半节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和消化。
今天反复听,又对前半部分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对后半部分有理解停滞不前。
由于领悟了遇到难题要死磕的道理,所以我没有往前赶进度,学习仍然停在这一节课。因为这是开头的第三段,是认知理论部分的核心,也是整个九段的基础,必须消化才能对后面的学习有帮助。
二 网络搜索
为了解决学习的问题,我在全网搜“人生算法”,结果找到两本书,以及老喻在孤独大脑公众号里写的文章《人生算法》和《像一个混球》等长文,罗胖在2017跨年演讲中引用的人生算法公式。
- 一本书是《人生算法》
中信出版社2019出版的,作者是陈楸帆,体裁是小说,作者用6篇小说,讲了6个概念,描绘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正面临的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
* 美丽新世界的孤儿
* 云爱人
* 造像者
* 人生算法
* 恐惧机器
其中,第五篇题目就是人生算法,按照百度百科里的资料,我推测这篇小说讲的是
> 当交易与支付完成数字化,区块链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人类社会时,一场黑客攻击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
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它,相信作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作者一定会给我带来别致的启发。
另一本书是《人生算法:已被证实的使个人和团队变得更好的15个套路》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出版,作者是托德·戴维斯。人生算法是原书名《GET BETTER:15个套路》的中文意译。
-
老喻的公众号:孤独大脑,在2018年写的关于人生算法的文章。
印象最深的是这幅图
其中,右下角就是现在讲到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非理性的原创力等内容。
这篇文章对于人生算法的前因讲的非常多,对于了解老喻如何思考这个课程的核心主题的过程有非常大的帮助。公众号这篇文章的留言区里,提到了纪录片《阿尔法狗》以及《master夜访孤独大脑》一文,还有读者的阅读心得。值得进一步的学习。
三 我的心得
-
ABC法则与夹心饼干
用夹心饼干来形容ABC法则,非常形象。关键是两层饼干中间的夹心,可以是由自己选择的,自己要抓紧,不能放弃掉
-
为什么主动控制模式不容易做到?(概念来源于上一节课讲切换,在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之间自如切换)原因有:
案例:智能手机和网络让人们变得不敏锐
案例:《决策的力量》发现,人脑每秒接收1千万比特信息量,但只有50比特是思维在有意识状态下加以处理的,特别少。表明人的专注力带宽非常有限。
案例:微软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12秒,2015年只有8秒。表明信息化让人的持续专注力下降。
-
大脑认知的四个内控点
从认知闭环讲起,提出了四个概念:感知、认知、决策、行动。但是由于没有直接明确做出定义,因此之前我的学习就被卡在这里。
经过死磕,我发现其实,课程中用的比喻就可以代替原有四个概念:
感知就是搜集信息,需要搜索技能,敏锐识别和整理,知识管理
认知就是分析信息,需要系统思维、结构化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决策就是做管理者,在已有信息基础上做决策,担责任。学习伟人、商业领袖、军事家的传记与案例。
行动就是执行。GTD,SMART,J曲线思维,有关PDCA质量管理中的执行部分。
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和本节课的概念进行对照,就能较好的明白认知科学中的框架。
-
认知闭环是一场4乘100米的接力赛,关键不仅是每个环节做好,更重要的是接交棒,出问题也常发生在彼此交棒的那一刻。
搜集了信息,却堆积在电脑里,不整理,不分类,不归档,就会拖延分析和使用的工作。因此问题不是怎么搜集,而是搜集之后如果知识管理。需要情报学做一下支持哈。
分析了信息,得出全面的结论,不敢拍板。拖延了决策的节奏。
-
决策制定了,不执行,白搭。
四个环节,共有三个交接棒的节点,所以从三个交接棒节点来对比,就更容易理解了。
-
对三个节点做进一步的放大分辨率
-
有点懒,没有思考。主要是没有对于关键节点进行主动思考。
案例:不聪明的人,遇到问题想得很慢,但重点是能在内控点停下来,慢慢想,死磕。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这是前两天学到的。
案例:聪明人,最厉害的题都答出来了,简单的题却漏答了。表明缺乏对关键节点的管理。
看起来聪明,总爱自圆其说。变成了小聪明,思考不深入,思考时总想蒙混过关。
-
-
立项决策者,对抗小聪明
我的理解是从全局角度看,跳出比赛,从教练的角度来重新思考。
三思而后行,说话之前先停十秒。行动之前先停十秒。以免伤人伤已。
避免冲动行为,可以规避风险,减少引发事故。
-
从单个闭环到跨环间的关键点
-
比喻:像羽毛球比赛中:
- 打的每个球的关键环节。打的每个球就是一个闭环,从集中精力看来球,到考虑怎么接,到接回去;
- 两个回合之间的连接点:一个回合结束,开始准备打一下球。
我的理解就是螺旋式上升,增强回路,进化型重复。关键就是复盘,不断提高。
-
-
案例:巴菲特内控法
巴菲特说如果自己不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理由,就绝不交易。这个交易可能是错的,但自己必须有一个交易答案。
比方说,在纸上写:我今天要花500亿差不多买苹果,因为……
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不要买。
作用:人为建立一个节点,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
我的理解,就是行动前必须要三思,而且要建立机制保障行动前是冷静思考过的。
-
咒语:慢,让我想想看
不管多紧迫,多冲动,你都有权按下自己的暂停键,建立思考过程。
四 翻遍了留言
链接到所有可能的知识源,做好感知环节,为认知做好交接棒。
《头脑特工队》五个小人:分别掌控高兴、愤怒、害怕、忧虑、厌恶的情绪,碰到情绪问题,可以先按暂停键,想想现在是哪个小人在控制大脑。
《陆小凤传奇》有个人物叫朱停,因为他凡事都要想一想,想清楚了,也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
散记炒股,典型的认知飞轮。搜集信息,做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做出投资决策,最后操作。除了行情和运气外,遇到风险,就看认证的认知飞轮做得好。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提及处理焦虑的核心方法就是把焦虑写下来,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很多焦虑都是自己想多了,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背负如此折磨。
把想法写出来,关键节点停一停,稳住,做个清醒且明智的判断。(不想写,冲动后不会控制暂停,分析时不清醒不明智,决策不正确)
认知飞轮是结构化的认知迭代,需要逆本能制造非连续性,并链接非连续节点,形成持续的连续性。(用很多概念,我只联想到了跨越非连续,穿越生死线——梁宁《产品思维30讲》)
-
分类能力是认知的基础,对行为和思想过程的分类是认知结构化、迭代化的基础。
工作中有些员工把一年的经验用了多年
生活中有人把早前养成的应激反应模式用了大半辈子
乒乓球运动中有人用一种状态水平打了多年的球
-
都是在初期用认知飞轮形成经验模式之后,就不再启动飞轮。
顺则凡逆则仙。
指令式的口号:遇事等一等,思考三十秒。
不懂得切换,会限制自己的发展;不懂得暂停,会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零秒思考》:一张A4纸横放,左上角写标题;写4-6行,每行15-20字;不要在意逻辑、语法、字体,2分钟内完成;每天用15-20分钟,坚持写够10页。长期践行,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脑子里复杂的思绪整理清楚。
《高绩效教练》中的GROW模型。目标(激发好奇心,重新审视目标),现状(分析厘清现状),选择(看到可能性,提高决策质量),行动(明确计划,支持和问责行动)。而且教练就是那个外部角色,是你的外在的内控点。要学习教练方法。
-
《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讲到了决策流程。
为了防止决策失误,要善于搜集信息(企业做决策时要收集内部外部各种相关信息)
要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根据情况建立顾问队伍(案例:三星集团强大的幕僚集团)
领导得要勇于担责,敢于一个人说了算,重大事项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拍板。
坚决执行。
三思而后行,原来三思就是感知(搜集整理信息)-认知(分析,系统批判结构化)-决策
《搞定》提出的搜集事项后的关键一步:why?为什么要做?列清单之后,关键是反思一事背后的不同思维层次和关注点,列出:为什么一定要做?
你到底想到的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联想:易仁永澄的观点)
不信命,专注力,暂停键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烦一会,一会就完事。情绪管理
-
三个关键点:
敢于改变自己的勇气
要有第三者的视角,冷静的审视
要学会贝叶斯的认知方式,随时准备对新情况做出反应。(啥是贝叶斯认知方式)
在决策和行动之中的交棒环节,加入批判性思考,重新审视决策质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行动环节再反复回头想“有没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