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是生而有之,与自然接近。个体意识追求自然,随心随性。就本性而言,个体意识不会发生本质变化,不可重塑,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个体成长过程不是心性本质的改变,而是社会化进程中对集体意识的习得;是伴随个体进入群体,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一种交互妥协和平衡。
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碰撞过程中,人的社会性是习得社会规则的过程。与集体碰撞中,妥协本身是对个性的约束,其中会有适应,也有阻抗。不同个体个性有差异,对于约束的适应感阙不同,产生的阻抗程度也不同。
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碰撞中,处理阻抗有几种动力趋势:
第一阶段: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初遇时,个体意识初次选择试探,过程中的补偿机制如果能满足个体意识基本需求,则个体意识选择以个性的部分让渡 ,换取集体意识的认同、包容等,达到一个阶段性平衡。
第二阶段:当新的意识变量进入,平衡打破,集体意识中新的补偿机制启动,个体会进一步让渡,达到新的平衡。新的意识变量进入---集体意识补偿、个体意识让渡---平衡......。
但,个体意识让渡达到可受临界点,补偿机制边际效应降低,个体意识进一步让渡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反映,补偿让渡机制丧失效能,个体意识对集体意识产生心理阻抗,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对抗水平不断升高。当个体意识阻抗达到心理承压底线,将会破坏个体意识结构的自我平衡,心理问题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