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大型化工厂”。
大约每3分钟,肝脏过滤周身血液一次。
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行为,都会损害肝脏。
而肝脏是“哑巴”,没有痛觉神经,病变时,往往不痛不痒。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外,肝病“有迹可循”,生活中,需要细心观察。
身体长出一痣,两处发红,半夜总自然醒,是在提醒你,肝出问题了
长出一痣:
蜘蛛痣,是肝病的一种表现。
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脏组织病变,其中,30%为肝硬化。
蜘蛛痣,容易出现在脸部,颈部,胸部等毛细血管密集的地方。
其形状像是一个小点,周围有辐射状的毛细血管,看起来就是细细的蜘蛛脚。
一旦发现长出蜘蛛痣,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切莫拖延。
两处发红:
1、手掌发红
人体的手掌,应该是淡粉红色,并且是均匀的颜色。
手掌大小鱼际两处,开始出现红色的斑点、斑块,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肝掌”,最好及时检查一下肝脏,切莫忽视。
当慢性肝炎者,恶化成肝硬化之后,十分容易出现肝掌。因此,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2、鼻子发红
红鼻子,是鼻头部分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
虽然“红鼻子”,并不一定都是肝脏受损导致的。
但是,在肝脏功能降低、荷尔蒙紊乱时,容易出现“红鼻子”。
半夜总是自然醒
肝脏的健康,与睡眠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肝脏健康出现问题时,也会影响睡眠,进而损害身体健康。
凌晨一点易自然醒,警惕是肝火旺,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
凌晨三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也是它的解毒时间。
此时,人体的各种毒素,都在肝脏内来分解代谢,如果经常此时醒来,则身体内的毒素排不完,滞留在体内,就会导致肝脏受损,危害身体健康。
一天之中,抓住4个时间段养肝,可事半功倍
第一个:晨起后
晨起后,要及时排便,减少肝脏负担。
一旦晨起不及时排尿,毒素便会滞留体内,导致肝脏积毒。
所以,起床后,喝杯温开水,及时排尿,可减少肝肾负担,利于排毒。
第二个:两餐间
喝茶养肝,简单方便,可促进肝脏排毒,减少肝脏负担。
而茶水,最后在两餐之间饮用,对身体健康,以及肝脏健康,都十分有益。
上午,十点左右,喝点花茶,是不错的选择。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有益肝脏健康。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其药用价值高,是“药食同源”的小植物。
用其泡水喝,可理气活血、疏肝解郁,改善肝胃气痛,舒发体内郁气,对于肝脏健康,十分有益。
下午三点左右,喝杯植物茶水,是不错的选择。
蒲谷丁根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还可预防肝损伤。
蒲谷丁,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简单易得,是常用的草药,药用价值极高,用其泡水,简单方便,安全性高。
中医认为,蒲谷丁入肝经,擅长排肝毒,亦可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物质,具有卓越的肝脏洁净和增强效力,对肝脏和胆囊有补益,可排肝毒,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
第三个:吃饭后
饭后,10-30分钟内,保持静坐,闭目养神,能养阴去燥,护肝消食。
有数据说明,当身体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30%,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又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50%以上。
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之中,它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不同程度的损害。
所以,想要一颗好肝,饭后要养成静坐闭目的习惯。
第四个:睡觉前
睡眠,对于肝脏健康,尤为重要。
而睡前的时间,是养护肝脏的一个黄金期。
首先,晚饭后,睡觉前,散散步,有益肝脏健康。
晚上吃过饭后,走走路,散散步,对于肝脏健康,大有益处。
散步能缓解疲劳,放松身体与心情,有效地健全肝脏功能,对健康有益。
肝不好的人,每分钟100〜130步为宜,以不感到疲劳、微微出汗为度。
其次,睡前不要玩手机。
一方面,久视伤肝,睡前玩手机,会消耗大量的肝血,不利于肝脏健康。
另一方面,睡前玩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激素分泌,打乱生理周期,降低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
所以,睡前养护肝脏,一定不要玩手机。
最后,睡前敲敲腿,疏通经络,更健康。
大腿内侧是肝经的位置,经常敲打,有益肝脏健康。
睡觉前,自然地仰躺于床上,两条腿稍稍蜷起,使两脚脚心相对,这时大腿的内侧自然摆于正面。
手握擀面杖,从大腿根部开始敲打,一直敲打到膝盖处的关节前。
力量要由小变大,逐步增加力度。但是力量一定要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一面敲完之后,再继续敲打另一条腿的同样部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