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门楼微讲堂” 传递各方好声音
基层理论宣讲,是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组织打基础的重要措施、社会稳定工作的有力武器;村级“草根”宣讲员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打通理论学习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要求,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持续深入开展“门楼微讲堂”宣讲活动。
(一)精心组织,推动宣讲内容走深走实。要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内容和载体的高度出发,建立完善“门楼微讲堂”宣讲体系,广泛收集宣讲故事线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群众成为主流文化传播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门楼微讲堂”真正热在基层、热在群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把握规律,助推宣讲内容提质增效。认真把握“门楼微讲堂”宣讲活动的规律,确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一是大力宣讲当地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市、镇、村发展大局,广泛宣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森林防火、反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美丽连州的决策部署和具体举措,大力宣讲改革和惠民政策,宣讲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维稳、农村电商等新经验新实践新做法。
(三)精准匹配,宣讲内容聚焦受众需求。将“门楼微讲堂”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又与集中宣讲活动区别开来,牢牢把握以下工作重点:一是突出“百姓”特色。坚持宣讲受众以普通百姓为主,宣讲话题贴近百姓需求,宣讲员以镇宣传工作人员、村委会宣传委员等为主,切实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突出“微宣讲”特色。在宣讲内容上不求“全”,重点讲清楚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宣讲听众上不求“多”,体现“面对面”的特点;在宣讲时间上不求“长”,每场宣讲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争取做到利用“小场面”,讲好“小故事”,讲清“小道理”。
积极开展“门楼微讲堂”宣讲活动,真正使其“接地气、有底气”,把人民群众中蕴含的具有主流文化价值的“冒热气”、“带露珠”的好故事挖掘出来,把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反映出来,把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展示出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