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消息,重庆市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使用全国卷,重庆市不再进行普通高考自主命题。面对全国卷高考,普通高中学校应当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及措施呢?
一、高考试题全国卷的概念定义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2015年分为新课标卷一和新课标卷二。在难易程度的角度看来,卷一的难度要比卷二大,目前课标卷一适用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课标卷二适用地区包括: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 江、新疆、云南、辽宁、广西等地。2016 年使用全国试卷的省份还有: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安徽省、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只有五个省自主命题: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在 2016 年采用的是全国卷中难度较大的新课标卷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出,普通高考采用全国卷后,因为普通高考命题的依据,仍然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体考查方面,仍然是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命题的原则和标准,仍然是确保安全、科学、规范、公平、准确,高考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考生而言,虽然命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不会给中学教学和复习备考带来很大冲击,所以也不会对普通高考的公平公正产生影响。
二、适应全国卷高考的对策措施
从目前来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采取六项措施来确保高考“重庆卷”向“全国卷”平稳过渡。
一是组建专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高考改革新形势新变化;二是加强专业指导,组建市级学科专家组,开展学科教学指导;三是组建重庆市基础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实施基础教育质量咨询指导工作;四是开展“重庆卷”与“全国卷”学科比较分析,汇编印发分析资料,提出有实效性的教学举措;五是对五大功能区学校实施分类指导,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六是优化策略,发挥各个层次的学科教研员作用,落实一线学科教师的培训与指导。
我们认为普通高中要适应全国卷高考,还应当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
(一)主管部门——在宏观上做好把控。
普通高考改用”全国卷”,基本态度是“二不”:不惧怕,不轻视。考卷的调整,形式的差异超过内核的不同。“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教好了,学好了,什么卷都能考好。所以,不必害怕。但是,相对于“重庆卷”,“全国卷”毕竟是新东西,总有区别,客观上要求我们作教学方式转换等系列的适应性应对。所以,不可轻视。
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认真对待,深入研究;举重若轻,从容应付。具体表现为三大举措:
1.领导重视。深入研究,寻找有效应变措施。要落实这个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办法就是强调,讲要求。主要领导讲,分管领导讲,专门会议讲,逢会讲,不厌其烦讲,提要求。通常都是,上级催得愈紧,下级动得愈好。
成立高三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区、县级教委(教育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任负责人;召开地域“全国卷”应变专题工作会,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交工作方案;召开适应“全国卷”工作推进会,督促落实有关要求。
2.强化研究。面对新事物,寻找新措施,只有靠科学研究。一是依靠一己之力,独立研究;二是学习借鉴,广泛求助。
组织专门力量,收集全部学科近5年全国1卷和2卷试题,学科教研员逐一解题一遍。同时,收集各学科《考试纲要》《考试说明》和相关信息,建立学科联盟和学科教师QQ群,征集一线教师意见,形成学科应变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区适应“全国卷”应考专题研讨会,确定应变整体方略。
发挥学科教研员作用,落实一线学科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组织全体高三任课教师参加重庆市高考复习报告会,邀请专家交流“全国卷”应考经验,拟派代表参加 “全国卷”应考经验交流会。
3.实战演练。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
组织高三“全国卷”适应性模拟考试,统一召开考试分析会,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因应对策。
(二)学校层面——在中观上强化掌握。
1.加强信息收集。组建专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高考改革新形势新变化。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积极行动,加强新高考的信息收集工作和新高考的研究工作,确保高考创佳绩。
2.加强备考研究。召开高三年级教师工作会,在“变”上做文章。加强集体备课,各备课组积极开展高考备考研究。着重研究全国卷命题模式、研究试题特点、研究解题技巧与策略。抓住考纲考点,明确“变”与“不变”,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接受心理辅导。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帮助学生认清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区别与联系;其次是加强模拟训练,做好解题策略与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熟悉全国卷的模式与分值分布,重视理解与应用,增强训练的有效性。
4.强化亲子沟通。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明白高考万变不离其宗,考纲考点就是宗。要求家长不给孩子施压,帮助孩子适应新高考。
(三)科任教师——在微观上注重做实。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充分利用现行最新修改的教材。特别注意全国卷命题依据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研究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尤其是近5年试题,包括新课标卷一、 新课标卷二、这些试题都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把握命题趋势,要求学生5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针对性的练习,注重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化的训练,分析这些试题命题技巧和评分要求,优化复习情境。
3.研究教学内容,明确全国卷一和二已考什么、怎么考,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为什么考这些内容、考过的内容还能怎么考、还会考哪些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四)学生层面——在心态上抓好调适。
重庆市只提前一年时间公布高考回归全国卷,学生复习应如何积极调整?很多考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假如不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那么对于应付考试是有害无益的。
1.加强自我暗示。多看自己的优势,比如答题时很细心,不会因为细节而丢分。给自己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你最棒”,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昂扬的斗志,来支持完成考试。
2.提升自信心。多做一些基础题,一是因为近年来的考题还是有偏向基础知识的趋势;二是做一些正常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加强自信心。若是钻牛角尖,非要做偏题、难题,则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怎么这么没用,一道题也答不出来。一旦情绪变得低落,答题时也就无法超常发挥甚至正常发挥原有的水平。
3.学会自我减压。不要把高考看成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这样的想法会给自己的思想压上一个极大的包袱,要告诉自己: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要尽力做到最好就 是高考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4.保证规律作息。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考试。越是临近考试,越要保证作息时间规律,保证每天能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5.专注眼前事。不要好高骛远,眼前最关键的事情是如何沉着应考。建议考生不要想得太多,把心思放在当下,切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把每一步走好,这样才能够为更美好的明天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