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阳明心学笔记

今天读到一个朋友也是同学的家书《致良知是最美好的事》,受益匪浅,故剪辑整理,一是分享大家,二是保存。

成年人的世界从没有“容易”二字。每天醒来,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人际关系的周旋便接踵而至,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困在其中。更令人警惕的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看到他人的光鲜,会生出攀比的焦虑;面对利益的诱惑,会陷入取舍的纠结;遭遇挫折的打击,又会被抱怨与沮丧填满。这些情绪背后,其实是“私欲”在悄悄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用“聪明”的算计衡量得失,用短期的利益定义价值,却渐渐忘了自己最初想要什么,也忘了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生活。

正是这种“迷失”,让我愈发懂得“致良知”的珍贵。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并非高深莫测的道理,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本就有的“是非之心”“善恶之心”。它像一盏灯,能在我们被私欲蒙蔽时,照亮前行的方向。过去我总习惯用“大脑的聪明”去解决问题——计算利弊、权衡得失,可往往越算计越焦虑,越纠结越迷茫。直到学习心学才明白,真正的智慧,是相信圣贤留下的“致良知”之道: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不被一时的欲望牵引,而是专注于“当下”,面对困境及时转念,及时止损,依良知而行。

平台从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笃行印证良知,从明理到践行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

《六祖坛经》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行人不是看不见别人的缺点,而是明白每一个让自己升起烦恼的人,都是一面照见自己内心尘埃的明镜,心若蒙尘,看谁都带着灰,心若澄明,见谁都能从容。我们眼中的别人才是映照出来最真实,有障碍有瑕疵的自己啊。

致良知人,遇见这些看起来不开心的人和事,第一就要立刻停止,知止,任心念起落,停下评判的念头,感受自己那颗不受控制的心。二,转念,默默心想,感谢您的出现,让我看见自己还需要修炼的地方。每个看起来给我们制造障碍和困难的人,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贵人和修行路上的菩萨。三,升起良知心,任世间人自由经过,我们每个人都本自具足,真诚的祝福每一个人都能圆满喜乐。

加入阳明心学致良知学习,仿佛在忙碌奔波的生活里,为自己开辟了一方沉静的精神家园。沉浸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里,被物欲横流蚕食。曾经也学习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明理,但是,真正在平台践行做志愿者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致良知的作用和伟大意义,致良知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现实的更高层次的认知和觉察,致良知不是文采飞扬的家书和功课,而是那句爽快的“好的,我来。”懂得了致良知,做到了致良知,生活才真正变得从容,变得岁月静好。做到这一些之后,终究会发现,那些让我们不顺眼的人渐渐少了,不是别人改了,而是我们自己的心镜明亮了。

        有人问智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智者说,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内心里知足。是啊,知足便感恩,感恩便有心流。而知足便是对内心私欲的觉察,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觉知,也就是我们致良知的一种体现。

          坐在电脑前,思绪万千,纷繁的往事,忙乱的生活,忽然都成了生命的馈赠。无论世事多么纷扰,只要保持内心的良知,就能克服这些豺狼虎豹,困难险阻,焦虑抑郁。就在写功课的时候,小组家人,因为工作繁忙要退出,我极力劝阻,用小组家人们的成长故事,用家人们的优秀家书,优秀功课去劝导她,支持她不要放弃。因为在我们心中,致良知就是遭遇困境,遭遇障碍时的转念,致良知就是困境中闪现的那道光,生命之光,伟大的光。致良知是最美好的事,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要学习致良知,践行致良知,时时刻刻致良知。让我们共致良知,遇见更优秀更美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