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之后,我们都在表达自己的愤怒与控诉,呼吁政府要作为,社会要行动。然而,像过往任何一件热点事件一样,我们也将眼睁睁地看着它的热度一天天在衰减,最后变成每个人伤痕累累的心上那条新增的伤疤,逐渐被遗忘。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一次,我决定要做点什么!个人的力量虽说是微薄的,但是如果每一个家长在学龄前就能引导好自己的孩子,教会他们自我防范的方法,勇敢地去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筑起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今天我们来讲讲妈妈能做的第一步what to do?
第一步:入园前幼儿能力培养
一、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量。刚入园的孩子很多都没办法自理,哭闹、尿裤子、吐奶、生病,个个都是小麻烦,老师们面对这样一群孩子的时候难免会烦躁,甚至情绪失控。所以,如果可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最起码有生理需求时可以明确地向老师发出信号,避免类似尿裤子之后老师们的清理工作。老师们则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游戏、活动上,和孩子们尽快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较之前文的第一点更重要!因为在训练孩子独立能力方面,质优幼儿园的老师真的比我们更有办法。我家睿睿,入园前午睡时间还需要用尿不湿,所以入园后,和老师们沟通,我们每天都放了一片尿不湿在书包里备用。两个星期后,我就惊喜地发现,他中午睡觉不再需要尿不湿,中途有尿意他自己会起来叫我。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不是一两个星期或一两个月就能突飞猛进。《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说要习得一个技艺,需要超过1万小时的坚持不懈的练习;而要习得一门语言即使是母语需要大量词汇、语句的刺激,和长时间的模仿练习。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这项责任责无旁贷!
1、语言交流就是大量的语言、肢体语言的交流与互动
0-3岁时期,虽然有各种理论说明婴幼儿有天生习得一门语言的能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前提条件,而且每个人习得的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要想孩子尽早地习得语言,妈妈们或者宝宝的养育人(指最长时间相处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话痨。因为现在都是独门独户,大多数时候孩子周边没有活生生的语言环境,有的妈妈或者家中长辈喜欢开了电视或音频给孩子听,自己默默地在一旁做家务。大量的实证案例证明,虽然很多人倡导磨耳朵,但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语言基础的孩子来说,磨耳朵的效果几乎为零!
所谓牙牙学语,必须面对面的互动。听音、看口型、观察妈妈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才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在这里,我要表扬我们家阿姨连姨,她以前是做月嫂的,经常会向我教授她在月嫂培训班学到的“专业育儿知识”。我不在家委托给她带孩子的时候,她会一边做家务一边和睿睿说话,拖地的时候说、洗衣服的时候说、洗澡的时候说得更多了。睿睿现在3岁2个月,选录一段连姨给他冲凉时候的对话。
”哎呀,阿姨一坐下来,肚腩就突出来了,阿姨要从今天起减肥了。“
”阿姨,什么是减肥?“
”哈哈哈,减肥?减肥就是少吃饭,把身上的肉减下去。“
”哦。。“若有所思状。
第二天,一家人坐下来准备吃饭,睿睿看到阿姨端起了饭碗,就大叫,”阿姨,减肥啊!“
2、从模仿词汇、句子开始教会幼儿表达
孩子1岁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词汇,他们这时候就有了强烈地表达的愿望。妈妈们在这个时期,要多留心他们想表达什么,并帮助他们描述出来。例如,孩子指着一个正在玩球的哥哥,“球、球、球”的时候,妈妈要蹲下来,指着哥哥,用孩子的口吻说,”哦,宝宝看到一个哥哥在玩球。“然后简化语句,重复重点内容:”哥哥在玩球。“我一般会重复两到三遍。继续简化,重复重点词汇:”球、玩球!“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要避免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多用“妈妈、宝宝、哥哥”这些明确的人物名称,避免混淆。
到宝宝再大一些,可以理解更多意思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一边用宝宝的口吻说出来。”这是一朵小花儿!“”小花儿是黄色的。“”小花儿真漂亮!“”我喜欢小花儿!“这样慢慢积累,孩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语句蹦出来。有的时候他们说的话有语法错误,一开始完全可以忽略,慢慢地可以把正确的语句说一遍给他听,但一定不要嘲笑或者说他错了,只需要把正确的告诉他,错几次说几次,他自然就会说正确了。这一时期,多用儿语,多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
此外,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孩子习得语言的加速器,幼儿绘本图文并茂,加上妈妈温柔的声音,在亲子互动当中既能让孩子听说语言,又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是最值得我们运用的育儿方法。
由此循循渐进,到宝宝入园前,他们就可以分清“我、你、他”,并能说出完整的意思了。
三、训练幼儿情绪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训练此项能力,可以教会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与人际沟通关系,此外在他人做伤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说“不”,并清晰表达自己的愤怒;如果发生了被虐待的事件,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反映,甚至能第一时间听到孩子的投诉。睿睿幼儿园就发生过真实案例,一个中班的老师体罚孩子,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当晚就投诉给园长,园方第二天就辞退了涉事老师。如果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能清晰诉说自己的遭遇和情感的能力,可以更大限度的避免伤害的发生。
1、从感知事物到感知情绪
幼儿认识外界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开始的,在他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妈妈可以引导他们感知美与丑,开心与伤心,比如,看到一朵白云,可以说“宝宝,看,白色的云朵。”宝宝看了,笑了,“白色的云朵挂在蓝蓝的天空,好美啊,宝宝看了这么美的云朵,好开心!”
如果宝宝摔跤了哭了,就说“哦,宝宝摔跤了,宝宝好疼。”“宝宝摔疼了,好伤心!”情绪的表现一定和听觉、视觉或触觉相关联,把这种关联详细的描述出来,可以加强他们对情绪的感知。睿睿在2岁不到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哭,就会自言自语:“哥哥哭了,他应该是疼了!”“姐姐哭了,她是伤心了吧。”
2、绘本强化
1岁半之后,我们在挑选绘本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加入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故事。巧虎系列的《我真开心》,韩国情感绘本系列里的《不要哭清楚地说》、《我生气了》等等都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人是有情绪的,情绪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注意,在日常训练中要允许孩子表达生气、伤心、愤怒等负面情绪。一旦孩子有负面情绪出来,很多家长就急于去评判或否定负面情绪,摔倒了说不疼、不哭,生气了说不生气,不准生气,都是在否定幼儿的情感,让他们以后不敢轻易表达此类情感,我们就少了发现问题的机会!孩子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我们首先要接纳,描述他们的遭遇,说出他们的感受。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可以及时向他人表达情绪,还可以与他人建立非常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一举多得!
四、帮助幼儿建立防范意识
1、让幼儿了解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
妈妈们清楚地告知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别人的伤害(这里的别人也包括老师、长辈),特别是重要部位。一旦出现伤害事件,让他们要告诉家长,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亲子之间的安全感。
2、不要神化老师的权威和地位
不要在孩子面前神化老师的权威和地位,让幼儿误认为老师是凌驾于爸爸妈妈之上的存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迫于压力也不敢告诉家长。
面对这么多伤害孩子的社会事件,今天和大家聊了妈妈们应该做的第一步what to do ,入园前让孩子做好完全的准备;下一次我们将聊聊第二步what to do:如何挑选质优幼儿园?为孩子建立第二道也是最重要的安全防线。
附:幼儿身体健康的标准
(1)遗传正常。主要是没有遗传缺陷。
(2)发育正常。主要是指幼儿的发育符合规律,如形态(身高、体重、胸围、体型等)发育、动作(走、跑、跳等)发育智力(观察力、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发育和心理(感知能力、个性、意志等)发育都符合年龄标准。
(3)生理功能。即生理功能正常,如血压、脉搏、脑力劳动、呼吸、心率、消化、吸收、排泄、肌肉活动能力等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4)饮食正常。食欲旺盛,不挑食、偏食。
(5)适应力强。对各种环境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病、伤后的康复能力均较强,不易生病。
(6)精神良好。白天精神愉快,爱蹦爱跳,夜晚睡得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