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知识焦虑的我们迫切需要学习一门技能,来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成本低、门槛低的写作上。
同时市面上也产生了许多价格不菲,但是质量难以把握的在线写作课程,例如:零基础3天教你写出好文章、某某大V多少天教你写出10万加爆款文章、学会写作走上人生巅峰,等等。
我们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会进行写作实践,但是写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没有东西可写了;写的文章质量太差没有人愿意看,时间一长就不愿意继续写了。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的《写作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本书中,主要是以小说的创作为出发点进行指导,结合一些出名的小说的分析作为案例分享。
不过,即使你不是小说创作者,你也没打算以后会写小说,想写作的你,一样可以读这本书,并且会从中获益。下面,我将这本《写作课》中对我启发较大的部分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写作前如何做素材积累
写作就是输出的过程,那么要保证有质量的输出就要有高质量的输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充我们的知识面。这里所说的阅读不仅仅是指书本上面的知识,同时包括电视剧、影视、广告、漫画、音乐,等等,凡是我们觉得好的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都是输入。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尽量有意识的去理解其中的意思,以及思考他写作的意图是什么,他写的文章好在哪里。这样,当我们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时,我们才能审视出自己的作品到底欠缺哪些东西。我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们也会常常陷入2个误区:
我们所说的读书并非以数量取胜,而在与阅读时是否同时兼具好奇心、能动性和求知欲,并找到自己与那些优秀作者的差别。
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不能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才能体会到经典作品之经典所在。
作家是如何从一个不成形的想法出发写出一部完整的作品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当你觉得某个作者写的文章特别好,你问他是怎么构思自己文章的时候,他会说也没怎么构思,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想些什么就随便写写;
或者你看到某个作者能够持续日更,你问他为什么能够做到日更的时候,他会说都是靠平时的积累。
可是对于想到哪写到哪,靠平时积累这种回答真的是太笼统了,难道对于我们新手积累的少的就不能写作了么!
所以,后来看到好的文章我就不那么直接去问作者,而是从文章里去分析,例如文章的写作技巧、场景和情景安排,来进行还原他们的创作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即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量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算是低调的偷师,并且也避免得不到满意答案而觉的尴尬。
写不了怎么办?
《写作课》 书中把个问题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灵感;一种是没有时间。
如果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灵感,怎么办?
没有灵感,写不出东西的时候,走出家门,去那些没人认识的地方独处一会儿,随心所欲乱写一气,不管有没有用,把脑海中闪过的所有念头都记下来;欣赏油画、雕塑或听听音乐也有助于放松思维,可以参观美术馆或听场音乐会;再不然,去个不太能碰见熟人而有人流密集的地方(超市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找找灵感。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自己产生灵感,那就无所事事地坐上一阵子吧,想象力有时候确实是憋出来的。
如何才能挤出时间写作?
如果你是刚开始计划写作的新手,可以每天或者每周适当的抽出几个小时练习写作,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如果需要在家照看小孩,你可以多多鼓励你的配偶参与并分担家务;如果你需要小伙伴的督促,可以适当参加一下写作班或书友会之类的线上课程,然后会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学习。
写作不是上上课、看看书、学学套路就能写好的,也不是写200W字流水账就能写好了。和很多事情一样,方法与思考,大于苦功夫。有效练习比堆砌时间来的重要的多。
《写作课》不仅仅讲了以上内容,关于如何通过修改文章使其更加完善、如何在创作中少走弯路、如何投稿、全职写作还是兼职写作好......都有具体指导,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欢迎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