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艺术盛宴精彩纷呈。上海博物馆近日也大手笔推出了两个展览。
一个是漆器艺术展,另一个则是隆重推出的关于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董其昌先生的艺术作品大展。
今天主要介绍下后者。
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我也是这两年才略有学习和接触,属于比较有兴趣的“门外汉”一枚。
但是,虽为初学者,也知水深浅。此次展览,确属难得。有兴趣的朋友值得抽空前去,饱饱眼福。
董其昌(1555——1636)先生本为上海人,他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以禅喻画,提出与倡导“南北宗论”,并在实践上充分加以论证,开创了我国文人画理论史上的又一高峰。
近代三百余年的画坛,大都在董氏的理论影响和辐射下成就。比如其后的清初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乃至晚清,可谓群星闪烁,被认为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
此次书画展以“丹青宝筏”为名,恰是取董氏对于后学后世大批优秀艺术家得以升堂入室、进入艺术自由化境过程中所发挥的指点迷津、金针度人作用。(“宝筏”,原为佛教语,喻指世间一切事物由困惑到解决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
由此,董氏在我国画史上的地位,被视为“元代以降,自出机杼,承上启下”,与赵孟頫先生并称“画史两文敏”。
上海博物馆作为董氏传世书画的重要收藏与研究机构,这次为他隆重办展也是我国大陆首次。
据介绍,这次展览以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为主,同时向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15家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了董氏及相关作品共计154件/组。
展览集中在上博的三楼(中国历代绘画展、中国历代书法展)。由“董其昌和他的时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超越”、“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等三个部分构成。
在董氏艺术成就展览这一部分,主要以其创作时间为序来布展,大致分为早、中、盛、晚四个时期。即汲取传统期(50岁前)、兼融并蓄风格形成期(51—62岁)、成熟期(63—72岁)和人书俱老天真烂漫期(73—82岁)。
董氏创作期间跨度长达48年之久。此次展品包括传世所见其最早的画作(《山居图》扇,35岁作),其绝笔之作(《细琐宋法山水图》卷,82岁作)。
展览还尽量展示了董氏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例如其早期的《燕吴八景图》册,中期的《昼锦堂书画合》卷,盛期的《秋兴八景图》册、《栖霞寺诗意图》轴,以及晚期的《行书裴将军诗》卷、《关山雪霁图》卷等。
部分作品体现了董氏“始当以古人为师,后当以造物为师”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同时,画展还展出了董氏的古书画鉴藏,包括其师友在内,曾经鉴藏并对他们的画学理论、创作探索产生影响的晋唐宋元等大家名迹。
如王羲之《行穰帖》卷、怀素《苦笋帖》卷、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惠崇《江南春图》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倪瓒《六君子图》轴,等等。
另有展出了对董氏的艺术、人生与画学思想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大批前辈的墨迹。
行家赞董氏书画作品“墨气清润”、“腴润鲜妍”、“古雅华丽”。
我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只敢凭借展品介绍,旁边略略看个热闹,再顺带学习些传统书画的历史和知识,独自默默体味。
对于董氏等大家的艺术作品,我也是只敢仰视欣赏,无论如何也自知没有评价的资格的。
今天把这个展览的内容比较详细地介绍在简书日更文章里,也是希望有同样兴趣的简友们可以有所了解,有机会拨冗一观。
展览的展出时限是:2018.12.7—2019.3.10。
预祝看展愉快!
顺便说一句,本文开始提及的另外那个漆器大展展出了从战国至今的各式漆器及制法,也是美轮美奂、相当惊艳哦!有此雅好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它。
(罗溪写于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