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育的力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们要把这一“教育信条”高挂于提醒处,提醒每位南城人时刻坚守这个教育信念,也要“深藏于”思维方式之中,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孕育一种深沉的情怀,并启发一种深刻的教育思想。深耕心田,播种希望。其实,教育就是:“相信—寻找—发现—成就”: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赋异禀”,都有“过人之处”,都自带优点和长处;于是,教育之旅便开启与学生一起“相信自我”、“寻找自我”的寻美之旅;不断去“伪”存“真”,雕琢自我,发现真我;成就教育的力量——成就每位师生,成为最美的自己。
尊重教育的“个性” 。其实,教育是面向“每一位”,教育杜绝“一刀切”和“批量生产”,教育尊重“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关注学生发展指导,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生长点和落脚点。每个有追求的学校要基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校本的“学生综合发展指导模式”,真正让每个孩子“自主意识”觉醒起来,主动地、生动而活泼地发展,全面地、温暖而诗意地提升。
促成教育的“生动”。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教育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是生命旋律的激昂澎湃和生活气息的扑面而来。学生呼唤“生动课堂”,期待“生动活动”,喜欢思考“生动”,追求情绪“生动”。教师要打造自己为“生动教师”,设计“生动作业”,追问“生动思维”,创造“主动愉悦”的生命韵律。真正的“生动”,是理念的生动,直指全人教育,充满生命气息,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实践的生动性随之而来。
感恩教育的馈赠。“所谓人养花,其实也是花养人: 感谢花草带给的惊喜愉悦,我给予它们的很少,它们回报我的很多”——这位“花农”的心语,其实也应是耕耘在教育花圃的园丁们的心声。真正潜心在教育中修炼,你会“听见”自己的心灵拔节之声。让课堂成为主动愉悦的学习场,让课下成为生动活泼的发展场,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成为寻美之旅。
金辉 凌晨四点于低头一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