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粗心 ’——你在培养孩子表现型人格》的姊妹篇,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点击历史消息查看。
由于篇幅,上篇只是留了一个伏笔,并未展开来说,所以今天是继续上篇没说完的话题。
上次留下的伏笔是:
下一次,当你的孩子,拿着一张因为“粗心”,作错了在他解题能力之内,本该作对的题目的试卷,给你审阅时,别再简单的说一句“下次认真点”的话了,你得明确地告诉他,什么是认真,该怎么做!
到底该怎么教会孩子“认真”学习呢? 你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平常都是怎么做的?
某天晚上,女儿拿着单元测试的试卷找我签字,并且要写评语。
我接过试卷,是语文,96分。满分100分,扣了4分,作文一分,习题三分。
女儿站在我旁边,巴巴地看着我。我知道她是想让我夸她几句,看样子,她这次在班里的成绩还不错。
“96分啊!”我一边看她的卷面一边不咸不淡地跟她说话。
“恩,这次作文老师只扣了我一分,XX的作文都扣了三分呐!”
“哦,是嘛?那你觉得你这次写得怎么样啊?”
“还行吧!你知道吗,那个XXX啊,那叫一个惨啊!只考了七十多分.....”
听这语气,那叫一个嘚瑟!
不过这时候,你可千万别打击孩子的小骄傲,也别说什么“你可千万别骄傲啊!”、“下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之类的话。
你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满意!
如果你是憋着笑的,相信我,孩子绝对能够觉察得到,你其实是开心的。
于是,考试成绩好和妈妈开心之间划上了等号!你等于间接在鼓励孩子关注结果,培育了孩子的“表现型人格”。
如果你是一脸深沉的,孩子也会感觉到,会认为你对他的成绩不满意,他就会很低落,觉得自己没得到妈妈的认可。无形中打击了孩子脆弱的积极性。
夸奖和批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个“度”。
女儿的卷面有些潦草,很多涂改的痕迹,扣的三分习题,一个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多写了一横,扣掉了一分,另一个是一个词语的两个字写颠倒了,原本在前的字跑到了后面,就像“楼梯”写成了“梯楼”,扣了两分。是最典型的属于“粗心”的错误。
作文我就简单的过了一眼,也没细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作文也没有必要仔细看,至于为什么,先按下不表,下次再说。
我问女儿
“你作个卷子,那么着急干嘛?”
“我没有着急啊!”
“你不急,你的字儿急,一个个都恨不得要飞起来了!”
“哈哈哈.......我怕时间不够啊!还要写作文的”。
其实,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确实是对考试时间没什么具体认知的。
"有时候啊,你越是着急,越想要省时间,到最后反而会浪费很多时间”
“为什么呀?”
“你看你的卷子,用了这么多修正带,都快把卷面贴成了地图了,贴这么多修正带不费时间啊!”
“可是我写错了啊,难道不改了啊,要改就要贴修正带啊!”
“那如果你想好了再写的话,是不是错的几率就小了,是不是就用不着那么多的修正带了呢!
“嗯....”
另外,那个“梯楼”如果你写完再读一遍,“梯楼...”不会觉得很奇怪,哪里不对吗,是不是?”
“呵呵.......”
我在她的卷面上面签了名字,然后工整的写下了我给他的评语:“下一次,作题之前先把题目默念三遍,想好了答案再写,写完之后再读一遍。”
转身递给她,跟她说:“记住这一次这些题是怎么作错的。”
她拿过卷子没出声,转身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我也继续做我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我跟孩子谈论什么,就是在告诉孩子我在意什么。如果我只跟孩子谈论成绩,那么她关注的就会是怎么得到高分。如果我跟她谈论的是卷面的整洁,是从容的心态,那么她就会觉得把字写工整更重要。
语言对于行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对于孩子的指导,除了告诉她应该关注什么之外,还要有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引。
我希望她可以认真地对待题目,并不只是跟她说要“认真点!”就可以了,而是告诉她“把题目读三遍,想好答案再写,写完之后再读一遍”她只要做到这些,实际上就是做到了“认真”。
在她对“认真”还没有清晰地认知的时候,你直接告诉她要“认真”她是不懂得怎么做的。
但,你告诉她怎么做,她做到之后再帮她总结这一系列的行动就是“认真”。这时候,她对于“认真”才会有一个清晰明确地认知。你再提醒她要认真的时候,她就会懂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明白自己要怎么做,知道去反思自己,是没有读明白题目还是没有想好就落笔了,还是写完之后没有再读一遍。
足够次数的重复地行动会夯实我们的认知,从而使我们把学到地知识内化成我们大脑的本能。
有用的“知识”是那些能够清晰地指导行动的信息。
有用的知识之所以有用,也就是因为它可以触发具体的行动,包括我们的思考。
所以,你知道了一个道理,却不懂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要怎么行动,那么这个道理对你就一点用都没有,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学会”这个道理,自然也就无法得到这个道理所能带来的好处。
不妨想一想,当你在教导孩子“认真”的时候,你到底是想要孩子怎么做呢?
有没有可能,你教孩子“认真”的时候,实际上,你的潜意识里只是想让孩子给你一个正确的满意的结果,好让你自己觉得安心。
所以,想让他认真就得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然后,不断的重复提醒,直到他把“认真”变成本能。
上一次我们说到,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培育孩子的进取型人格。让孩子能拥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能力。
不是考试的满分,也不是作对难题。是持续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长。
所以作为家长,我经常会反思,我有没有再自己对某些概念还是含混不清时,就把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不加思考地传递给孩子。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学习的,就是好奇心爆棚的。这符合孩子特有的成长规律。
然而含混的指导造成含混的行动;含混的教育必然造成迷茫的学习。所以有些时候,还不如我们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不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影响。
看看有多少人,在发愁孩子不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绞尽脑汁地想该用什么方法去修正,就知道,含混的教育是多么普遍的事情。
现在,你知道了吧“认真”是个“动词”,它并不是人们以为的“态度”,也不是人们所说的“状态”,而是一系列的行动。
你可以这么定义它:
先搜集所有可以搜集到的信息,仔细的归纳分析,找出真实的正确的那个答案。
孩子“粗心”大部分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看清楚问题是什么,没有搞清楚字面之外的含义或者只使用了单一的模式来判断眼前的这道题目。
所以有时候,你只要提醒他多看几遍题目,换一种角度看题目,增加他在题目上的注意力,让他的大脑重视眼前的这道题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专注”,答案往往就会了然于心了。
如此反复多次之后,专注力自然会提升,解题的能力自然会上升。同时还能锻炼转换不同角度的思维模式。
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有所进步,你需要教会孩子什么是认真,还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式。
但是,如果作为家长的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式,你怎么来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式呢?
孩子是在不断地成长的,做为家长的我们怎么能够指望仅凭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正确地引导不断在成长的孩子呢?
所以我一直提倡教是最好的学,为了教好孩子,我们就会倒逼自己不断地学习,通过更多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迭代跟得上孩子的成长。
只有一直学习成长中的家长才有可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不妨把下面这句话记下来,好好地想一想,每天想,总会有收获。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进而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后,我想问问你,你是怎么跟孩子谈论梦想的?是怎么指导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的?
何以解忧 唯有读书
每个进取的人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去学习,如果你也在学习的路上,
我邀请你与我一起更高效率的思考如何学以致用。
微信号:Dawn-wang13
公众号:转身向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