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云曾经说过:“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欣喜若狂。
路遥,原名王卫国,陕西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2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萌芽期的陕西地区。主人翁高加林是一名农村知识青年,高考落榜之后当起了村中的教书先生。他有激情,热情,博学多才,有理想,有才华,想要打破现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在欲望、诱惑、虚荣、道义等种种问题,充斥他矛盾的内心。
女主刘巧珍,是一个村里”有钱人“的二女儿,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与他父亲不同的是,她勤劳、朴实、善良,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给人以正面形象,一心爱着护着加林。或许这也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
女二黄亚萍,是城市中的独生女,与克男是恋人关系,与加林和巧珍生活的背景不同的她,性格上敢爱敢恨,任性但是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对加林的喜欢,让她很果断与克男分手了。克男在这个故事中,是个男二的角色,虽然对亚萍言听计从,是个暖男,但是他也是理智善良的人,对加林后面横刀夺爱并没有怨恨报复之心,对自己母亲对加林的报复行为表示反对。
3
故事也通过描写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加林的教师位置被人暗地用手段夺走,成为一个农民,与巧珍成为恋人,因为自己的叔叔高官回乡,被人推荐去到了城市,成为了一个小城镇中优秀的通讯干事、记者,被人羡慕眼红,被以前的同班同学黄亚萍追求,成为恋人,与巧珍分手,巧珍伤心欲绝嫁为他妇,加林被人揭发走后门,被各种唾弃,与亚萍分手,回到村中成为重新农民”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展开。
很欣赏故事中巧珍的品性,她是一个乖巧勤奋善良的女生,当加林放弃了她的时候,书中加林很尊重的一个村中老者德顺爷爷,都为加林的负情遗憾痛心疾首地留下眼泪:“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
当与加林分手之后,她都并没有去唾骂加林,反而觉得加林这样的选择是正确,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追求远大的加林,怕自己拖累了他。对于这样的思想,我是很排斥并觉得幼稚的,为巧珍这样的想法觉得可怜,又让人怜惜她,她勤劳上进又善良,怎么会比不上城市里的大小姐黄亚萍。
伤心欲绝的巧珍,承受着分手的悲痛,也接受着来自全村上下的指指点点,名誉的损折,曾一度她想过自行了端这一生,但是让人不得不点赞的是,来自土地的女儿,有着对土地的爱和恋恋不舍,她对生活并不是全然绝望,坚韧地生活下去。即使最后嫁为人妇的她,在加林落魄归乡,姐姐想要为她出气的时候,她都勇敢地站出来阻止,维护她一直深爱的加林。
再看加林,不能否认的是,他是一个颜值高,又是一个有才华有追求的男子,这样的男人,在合适的场景下,很容易发光发亮。穷困的家庭背景,让他不停想要打破生活的枷锁,逃离农村,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关注国家国际大事的他,眼界很宽广也很高,喜欢跟有共同话题的人走得近,比起没有共同语言的巧珍,像黄亚萍这样的女子,更像一个闪闪发光的诱惑,让他忍不住去接近,这是人性的欲望本真。
加林面对的欲望和诱惑更多,大起大落的人生来得更加沉重,生活打脸的耳光又大又重又刺耳,同样面对人生的嘲笑与跌宕时,巧珍的积极生活态度更比加林来得强大。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最终加林,还是正视了生活的打脸,认命地主动地与克男道歉,与亚萍分手,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接受所有人的嘲讽与可怜的眼光。很多人认为加林这个是活该与报应,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他寻找本真自我的一次经历。
就像故事的结尾,作者都标明,这并非结局,加林已然幡然醒悟,回到农村的他,即使已经失去了巧珍,但是他还是心怀理想的人,我相信,以他的才气,改过自新的他,终究会改变他的命运的,故事才不会就这样就结束的。
4
书的序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说的是没错,就像黄亚萍的父亲说的“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
但是更像书中德顺爷爷告诫加林的话“一个男子汉,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了死狗”。
生活纵然有许多跌宕委屈,但也要跌倒了爬起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