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本奇书, 书名是: 「胡若望的疑问」, 由史景迁在1987年所写
看完我也是满脸疑问.....所以今天也是咬文嚼字的一篇读书心得, 没兴趣的同学赶紧趁现在转台
先聊聊作者: 史景迁, 英国人, 因景仰司马迁, 而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取作「史景迁」, 他在他的博士导师, 著名的历史学家房兆楹的丧礼上, 遇上了一位宝岛台湾台南来的历史学者, 金安平, 后结为夫妻
史景迁的写作方式, 一如其所景仰的司马迁, 重在叙事, 并不拘于学术框架, 应该说, 在爬梳重重史料与文献后, 以流畅的故事, 将历史呈现于世人面前, 其「太平天国」以及「天安门」两本大部头的专书, 绝佳的故事描绘, 让人读来手不释卷
所谓历史呈现, 并非仅止于画面的投射, 而是围绕在事件与人物周边之描绘, 包含各自间互动的盘算, 像是龙卷风随着时间的推移, 被狂扫后的大地, 留下一条痕迹斑斑需要我们去还原的路径
本书故事开始于300年前, 1720年左右的康熙末年
康熙皇帝对外来宗教的开放态度, 让教廷派了大量的神父与教团在中国大地上进行推广, 其中一位特别认真, 从法国来的傅圣泽神父, 需要一位中国教友伴随其回到欧洲, 对其所带回的上千本中文书籍进行抄译, 在各种原因下, 选择了广州人胡若望
书里详实记载了旅途中的各种过程, 即便两人皆通晓中文,能以汉语沟通, 但胡若望越来越乖诞的行为, 导致神父放弃与之合作, 最后托人将其关进巴黎近郊, 夏宏通的精神病院
故事尾声, 神父另在罗马找到一位替代胡若望的翻译工作者, 胡若望已不在被需要了, 而胡经过法国警察单位与教会的帮忙, 终回到广州, 同时间, 随着康熙皇帝的驾崩, 新上任的雍正皇帝对宗教采取保守态度, 将外国教团悉数赶至广州集中管理, 天主教在中国影响力日渐式微
胡若望的表现, 就像电影「世界末日」里那个色狼科学家, 在地球上规规矩矩, 来到外层空间忽然精神失常. 其在广州出发时, 就像个绅士, 是个可以信赖的知识分子, 但到了法国, 或拒绝进行翻译工作, 或大街上偷马, 或把大衣赠与乞丐, 或随意跳下行进间马车, 又或在巴黎街头大吼大叫 (倒是颇像观光客), 等等行为都让带他出国的傅圣泽神父感到相当困扰
本书的背景资料来自于教廷与法国保存下来的大量文件与书信, 我们所理解的这趟旅程, 是从欧洲人的方向来观赏, 而胡若望本身, 仅留下了几封片段的书信, 到底, 何以其进入欧洲后有着难以形容的怪诞行为? 在单方面的证据下, 我们很难从东方的角度一窥
值得一题的是, 作者史景迁随着故事, 描绘着18世纪初的法国当地景色, 在那个还没有凯旋门, 还没有战神广场时的巴黎, 漫步于塞纳河, 圣母院, 圣路易大教堂, 发愿者之家边上, 让胡若望这个疯癫的旅人, 带我们进入300年前的巴黎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