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几个任课老师都提到了一个他们认为的最聪明的学生的名字,说他很聪明,如果上课认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因为这个最聪明学生的成绩没有儿子好,我认为这是很好的鼓励儿子努力、踏实学习的机会。回家准备和儿子谈心,告诉他:“你看XX是你们班上最聪明的,但他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因此成绩没有你好。”
晚上和LP交流这个想法,LP首先不赞同XX就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其次也不赞同我对儿子的表述方式。在同她的交流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表述里隐藏着一个对儿子的重大不满。
我对儿子说:“XX是你们班上最聪明的”,首先我的内心是认同这一判断的,其次这句话里面隐藏的意思是你没有他聪明。
是的,多年来我的内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信念:“儿子的数学不好,他不够聪明!”
在这个潜意识的指导下,我非常反对儿子上奥数,因为我认为奥数对他太难了,他只需认真把学校的数学学好就行,他只要学习能踏实、认真、努力就行。
在平时言谈中,我也绝口不提儿子聪明,总是说他很乖,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心地善良,有爱心等。
认为儿子不如哪些学习好的孩子,是我埋藏在心中多年的一个偏见。
更可怕的是,这个认识不是真的,这其实是我对自己的看法,我将它投射到了儿子身上。
从小到大,我都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身边的同学、同事好,没有他们聪明,没有他们有才华,没有他们谈吐风趣。缩小与他们差距的唯一方式,就是要足够努力,要证明自己也不差。
我一直认为自己数学不好,即使很多人算数和我差不多我也未改变过这个看法。儿子数学不好,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的。
尽管偶尔也发现自己数学也还行,也认识到只要不和真正的天才比较,数学思维也是可以锻炼,可以提高的。但数学不好这个标签就这样被我牢牢地贴在了自己和儿子身上。
“我/你不够聪明,我/你需要努力”,这就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
“算数好/数学好/对数字敏感就代表聪明”
是时候拆除这些思维之墙的时候了。
“我不是爱因斯坦,但我也不笨,你有你的优点,我有我的长处。不需要过多去和别人比较,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这是我对于自己需要重建的信念!
“儿子你不比任何人差,你也不需要和他们比较。你有很多优点,爸爸需要认真去发现”。这是我对于儿子需要重建的信念!
重建这个信念后,今后的行动和思考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探索和发现自己和儿子身上的优点,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和儿子;
2.不要轻易让别人的判断影响自己的判断;
3.遇事时,努力做到理性客观分析,努力做到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