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目光》读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买到这本书,拿到书本只看章节的标题,就足以吸引自己读下去,因为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们常常听到的口头禅不一样,细细品味学习,便会恍然大悟。
在第二章节中,作者揭示了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十个妈妈有八个焦躁”,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现在到处可见的育儿经以及网络上的碎片育儿文化,还有那知名不知名的育儿专家,使得妈妈们听得多、看得多,反而不知所以然,造成了妈妈们的焦虑。还有一边要上班回归社会,一边又要母乳、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这个不能很好调和的情况下的焦躁。读完这个章节,我觉得焦躁与不安说到底是对自己生存现状的不安,是自己未能达到某种生活、某种状态,焦躁忧虑孩子的未来,其实是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这些焦躁和不安,不能试图通过孩子来获得安宁,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对自己的满意,改变自己、改变生活,而非改变孩子。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强加给孩子,万事都要求很快看到回报和成果。
“满足婴儿的需求就是在培养他未来的自立”,看到这个标题,我便想起来刚刚生下开心时周围人的建议,不要总是抱她,要不以后就放不下了,总是得抱。哭让她哭,不能总是一哭就抱,这样她以后就知道用哭的方式来让大人一直抱着。书中作者说“婴儿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基本信任”,是啊,当孩子脱离母体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没有了母体的温暖和安全,自然是需要大人给予拥抱、安慰、亲吻的温暖的,这是他最基本的安全感,这能让孩子感受到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来自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如果置之不理,孩子不哭了,没必要为自己的成效沾沾自喜,那是孩子觉得自己的诉求得不到什么回应,他放弃了,也放弃了信任,丢失了安全感。佐佐木先生,也就是作者说:“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接受了太多的爱,而变得无法自立。按照孩子的期待去满足他的愿望才是完美的育儿方式,不管是要背要抱,想去散步还是游泳,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愿望,父母就要高高兴兴的陪他去完成,大人不顾孩子的心情而单方面的过度干涉,这样才是危险的。”一个内心富足、安全的孩子,他更自信,自然也就更独立。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这是作者的观点,然而,生活中我们最经常对孩子说的往往就是“乖,听话啊!”“你再不听话我就……”“你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听爸爸妈妈的话,老师的话……”那么,听话就一定是好孩子吗?听话是孩子真的听明白了,还是我们用自己做大人的权利压制的结果?听话是按照大人的意愿发展,然而孩子就是孩子,好孩子应该是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孩子,而不是完全符合大人期待的孩子。等待,应该是育儿中的重要心情,等待孩子懂事儿,等待孩子听话,等待孩子成长。在这期间,大人应该做好大人应当做的,其它的留给成长。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如果一味要孩子听话,不犯错,按照家长的期待去做,这样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会毁了一个探索和成长的孩子。
关注孩子的目光,我们可以理解为关注孩子内心期待的、眼睛看到的、自然生长的东西,也是告诉家长们光注孩子时,你的目光应该是包容的、等待的、和善的。愿孩子和父母目光所及,充满温暖、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