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舍”常常用来形容做事心不在焉,特别是小孩子。有时候你看他写着写着作业,号就溜到窗外去了。
可是“溜号”却不只是小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也经常会“魂不守舍”。甚至活到老,那“魂”都没真正专心地附过体。
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最近自己007的作业总是在“糊弄”。上次的作业就有两位战友提示我偷懒(007写作社群的好处之一就是战友间互相提携,一起成长!)。确实,一篇24个字的文章怎么看也不像是认认真真写出来的。
的确,这篇文章是在零碎时间的看书时记录的“关键词”。算不上是文章,但于我个人而言这24个字的关键词可能比一篇长文更有价值。
可能你会问,我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吗?你在那“自嗨”有啥用?
实话告诉你,我是在努力地让自己“灵魂附体”。
说到这了,到底啥是我所谓的“魂不附体”?
你会发现,确实有大多数人活到老都没有找到一件自己即喜欢又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我把这种现象理解为“魂不守舍”,或是“魂不附体”。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模仿别人的经历,特别是自己崇拜的人。
我从小就特别羡慕字写的好看人,谁写的好就模仿谁,甚至是下笔的动作。现在都能回想起来小学、初中和高中我模仿过的几位老师的字体和下笔动作。
但在这个基础上,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字体。每个字都有以前模仿过的影子,而且某种字体在不同时间还不是一致的。
这有点像张三九说过的那句话,大致意思是“水要一次性烧开”。反反复复地总是烧到七八十度,浪费许多能量,却总也达不到目的。就像是那个“魂”总也附不到那个“体”上。
那这些叙述和我的那篇24字文章有啥关系呢?
首先,要问一下自己。两年前我们因为什么开始写作的?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记忆最深刻的是因为李笑来老师说过的写作的好处。是理解有误也好,还是时机未到也罢。我内心里是把写作和财富自由挂钩的。可是两年过去了,财富并没有因为写作而有起色,你说你灰心不?
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人是对“长期”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会对写作的价值产生怀疑。
其实你可以闭上眼睛形象地想想:你手抓住了写作这个“魂”吃力地要往你自己的“体”里面塞,始终存在这一种斥力在阻止着你!
为什么会这样?
遇到问题我总是好不断地问自己,问什么是这样?有的问题甚至会持续到十多年我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现阶段对于写作的价值,我有两点理解。
一是,我们不能和现在的李笑来比。李老师是先喜欢上写作,然后是在合适的时机成就了写作的价值。我们是还没喜欢上写作呢,就想要写作带来的价值。功夫未到、认知未到、时机未到。
二是,写作的价值不一定非得体现在写作这件事本身。写作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先通过写作这件事所需的“输入”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不断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思考,一步步去接近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事。这个过程我认为就是“自嗨”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当“这件”有价值的事成为第一个“附体的魂”之后,附带的或是新增的有价值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
比如,同班战友鹿鑫。通过理财实现财富自由,写作产生的价值就会随之而来。
虽然开始写作至今已有两年,没写出什么有价值的好文章;虽然思考寻觅了已有二十年,也没能找到真正“灵魂附体”的事业。但是坚持持续学习,朦胧中已经看到了价值的轮廓。要做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拨开迷雾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