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谋略目的所追求的效果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难免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那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都对你虎视眈眈中,如何去应对即将面对的问题?
有时候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还真的需要一些谋略,到底是什么样的谋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清对手固然重要,有时候真正地分析了解自己却更为要紧。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两军会战于鲁国的长勺。鲁庄公想先出击,他的军师曹刿立即制止说:“现在应该固守,不可击鼓进攻!”等到齐军领先击鼓进攻三次以后,曹刿才说:“现在可以下令击鼓进攻了!”
结果齐军败退,狼狈而逃。庄公下令追杀,曹刿又立阻止说:“不可!”曹跳下战车,仔细察看地下齐军战车车轮辗过的痕迹,又爬到车顶上望齐军败逃情况后,才说:“可以追击!”结果齐军大败,鲁国大获全胜。
在庆功宴上,大伙纷纷议论这次获胜的原因,一致推崇曹刿指挥有方。鲁庄公询问曹刿指挥的密廖。曹刿说:打仗的胜负关键在士气,士气盛则胜的机会就大;士气衰则败的机会就大。
击鼓进攻,通常是击第一遍鼓时,士气旺盛,大家一心想冲锋陷阵。如果第一遍鼓进攻没有奏效,又击第二遍鼓士气就弱了。如果第二遍鼓仍然未奏效,所以第三遍鼓,士气简直没有了。
国此,我止住我方抢先击鼓进攻,是怕士气,直等到齐国击了三鼓以后,才请下令击鼓进军,这样以我们最旺盛的士气攻打齐军的最低士气,当然获胜。
后来我所以阻止鲁莽追击。因为齐国是大国,恐其有诈,万一它设下圈套,我们匆匆追过去,中了它设的埋伏,岂不要上大当,不可不谨慎对待。所以我研他们败逃时战车轮走的痕迹,发现十分零乱,不象是有计划撤退,望他们的旗帜,发现东倒西歪,毫无秩序。断定齐军确是伧惶溃退。所以建议追击。
岳飞大破“拐子马”,正是由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总结出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在指挥中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这种作战方式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才真正做到了“百战不殆”。
鬼谷子曰: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哥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
译文:策划计谋时,必须精心权衡利弊得失;劝说君主时,必须精心了解实情。一切策划、智谋和欲求,均须从量权和揣情出发,提前做足工作。精通揣情,可使人富贵或贫贱;可使人手握重权或微不足道;可使人受益或受害;可使人成功或失败。因此,即使你有古代贤君的大德,有大智之人的计谋,若离开揣情之术,也是无法识破隐藏的真相的。
鬼谷子认为,揣情之术是策划计谋的前提条件,是游说君主的基本法则。这里的“揣情”,就是在把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缜密的分析、判断,进而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
对此,兵法有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它的意思是说打胜的军队总是事先取得必胜的形势后才向敌方宣战,打败战的军队是因为先打仗而后谋求胜利。
要打必胜之战,在作战之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知晓敌我双方情况,预先掌握信息,依据整体形势进行战前谋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求客观实际,而不能靠主观臆断、迷信推想。
总结:何谓“知彼”,知彼即对敌方的力量能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敌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做到避强击弱,因敌谋略,采取不同的应战方案。所谓“知己知彼”即为了“运筹于帷幄之中”,以“决胜于千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