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

图片来自网络

 回到《信》:故事从哥哥刚志“偷窃杀人”入狱,也就是弟弟直贵人生炼狱的突破口说起。因为“有个杀人犯哥哥”,无形中使得直贵失去了乐队、失去了挚爱、失去了工作机遇,甚至影响到了妻儿的正常生活。一开始,直贵和刚志会互通信件,刚志主动的多,而直贵多半回信较少,甚至最后逃避哥哥的来信。直贵无疑成为了这次犯罪的隐形受害者,他以杀人犯家属的头衔背负了别人异样的目光、疏远的行为、无端的挑衅……

东野圭吾在小说里是否有为群体开脱的意思,他塑造了一个理智的老板平野,而他这么对直贵说:“歧视是理所当然的啊,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他从群体的角度阐述了一个罪犯家属对社会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直接行为便是疏远,甚至挖出别人的不堪面加以宣扬。直贵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副枷锁,包括他生命的连结者。

那么回到监狱里的刚志,他无疑是被蒙在鼓里的人,他做着唯一的自我救赎:写着一封封给被害人家属的忏悔信、让弟弟代为拜访受害人、从弟弟的回信中汲取温暖……他在这无数封寄出去的信上得到了安慰和减压。那么说到底刚志也无法弥补受害人家属,甚至在受害人家属回拒来信时,他仍旧坚持输送自己的忏悔。他是在救自己还是救他人?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无形中做过刚志的影子,不停地忏悔自己愚蠢地过去,在忏悔中救赎,而不论是否得到原谅,却总想着自己解脱了……

故事叙述到这里,坦白说我对小说下的人性判别发生了很多次转变,我替直贵惋惜,替刚志懊悔,替群体性态度予以解释,仿佛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可理解的目的性。我不认为任一方有绝对对错,周遭有了太多非黑即白的定论,而每个人身上都隐约带着一些标签或被贴了标签。

刚志既是摧毁直贵的因,又是救赎直贵的果……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成了刚志,什么时候成了贴标签的路人,什么时候又是这无尽痛苦轮回中挣扎的直贵?这里的坚强、软弱、无奈、挣扎、和一点点温暖都是透彻的,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大学以出人头地”是妈妈对兄弟倆的遗愿,哥哥刚志完全不了只能寄希望于弟弟,所以他拼命干活以让弟弟无后顾之忧。但因...
    小凡丫丫阅读 290评论 0 2
  • 这是第几本东野圭吾的书呢?每一次看他的书都像这本一样,迫不及待的在一两天之内看完。哪怕是最厚的《白夜行》我也在...
    祁光96阅读 478评论 0 1
  • 写完这篇读后感,我才想起这个题目。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重,​或是重要,或是沉重。如何去承受生命之重呢?在别人的故事里看...
    有个女孩叫开开阅读 274评论 0 1
  • 一场让人扼腕的犯罪 兄弟俩从此走向充满横逆的人生 当惩罚沿着血缘蔓延而来 该如何挣脱这绝望的宿命 《信》日文原名《...
    善美的要持守阅读 259评论 2 2
  • 女儿 上午搏击课结束后赶紧写作业,让我下午带她去书店看书,我俩合计了一下,去了大润发,既可以看书,又能购物,...
    李烽熠妈阅读 14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