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转自谢总)
茧房——是一个由个体的认知边界围成的、在里面个体能够实现自我逻辑和价值、情感需求的虚拟空间。
一个人只喜欢接受自己巴适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如今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加持下,让人巴适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人们获得信息的内容和渠道却越来越单一了,很容易就被人工智能束缚在量身打造的茧房之中。
每一个茧房大小和封闭程度都是各异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十个人眼中就有十个不同的世界,如今人们已经不关心真实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了,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自己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所以,对于一件事情,两个人的观点不一致,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每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渠道和内容是不可能相同的。相反,在某件事情上,如果几乎所有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极不正常了,这只能说明,所有人获得的信息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只有一种可能,这些信息是被人刻意动过手脚了。
空间的原因,身处小的茧房,思维的链条自然就会变短,导致思维的深度就会变得浅薄。长此以往,茧房就会变得结实、黑暗、封闭,只留下一个可以滤过巴适信息的通道。客观信息都被屏蔽掉了,即使偶尔通过其它渠道接收到了,人们也会用断章取义的论据来强化自己本已错误的认知,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己见、难以沟通和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