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每天都在拼命的攻击自己,生活中你自己会不会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再考砸了我就去死;到了年底今年的目标又没有完成,我真失败;天啦,周末又睡得太晚,起来一个上午过去了,自己却啥事儿也没有干,真挫败;我的朋友都考研了,都去大城市发展了,都恋爱了,他们活得那么有目标,而我却做着不怎么样的工作或者过着不怎么样的人生,我完全是在浪费生命啊……
这是很多人极为正常的想法,同别人比较,从而鞭策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所要求,订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完成,怎么看也是好事,也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很多人都想做好,后面跟着的并不是制定目标,付出行动,有效的一点点的达成;很多人想做好的同时,其实是深深的沉浸在我不够好的自我谴责中。
他们内心充斥着大量对于自己的攻击,对自我的责备,在努力之前他们就已经落在"我是如此糟糕"和"我是如此如此失败"的负面念头当中。
先对本人进行自我否定,然后再耗尽能量去承受和消化自我攻击带来的各种羞耻感,抑郁和焦虑等等痛苦的感觉,结果就是什么都还没有干,就已经在心理和生理上精疲力竭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累的原因。
所以我们想要过得更好,我们就要停止自我攻击,真的想完成一个比较困难的小目标,想要做得更好,首先要做的就是觉察一下你是否在努力前行或者一边努力一边进行着自我攻击呢?
去觉察一下你是否在努力前就已经陷入了我不够好的惯性批判性思维而无法自拔呢?批判自我,很多时候并不会对自己带来真正的鞭策,很多人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他以为批判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小时候我们常常就是被父母老师各种批判着长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去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批判并没有让我们真正的爱上学习,反而对于学习这件事情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和厌烦。我们之所以习惯于在责备和自我攻击的这个工具当中努力,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处于一种被攻击和责备的努力状态当中?
想一想,如果你考得不好,父母或者老师是不会羞辱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体验到了强烈的羞耻感,你当然不会接纳这样的自己,你觉得你的父母也不会接纳一个这样的人,你就必须学习,你必须考得更好,以避免再次感受到被羞辱和不被接纳的痛苦。
于是你背负着攻击努力学习,后来你在人格中内化了不接受不够好的自己,你甚至会羞辱你的父母,然后开始把这种父母对你永远不够好的挑剔和攻击转成一种自我攻击。于是很多人长大了还是很容易复制这样的一个模式,我有一个事情没有转好,羞耻感,立刻急了然后另一部分的自我会去攻击这个羞耻的自我,这种感觉让我很痛苦,我不得不背负这种羞耻感和被攻击的感觉,倍增努力。
但是当我们当着不够好的自己,背负着羞耻感和被攻击的感觉,为了逃避这种痛苦而苦苦挣扎时,真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你的能力吗?真的能够让你自己喜欢自己的目标吗?心理学中的羞耻感是把个体和行为当中的过错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痛苦体验,一个人在不接纳自己的现状对自我进行攻击时,往往会沉浸在一种这样的痛苦体验中。
这当然不利于我们瞄准一个困难的目标并专注完成的,而且因为和痛苦的体验捆绑在一起,我们还会有一部分本能排斥或者厌恶自己的目标,比如小时候我们因为父母过度的鞭策而不再喜欢学习,甚至一辈子都讨厌学习,但其实假如没有被攻击那么强烈,我们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比如赖床的人,他很可能是因为父母无数次的攻击过你简直无药可救,竟然每次都起这么晚然后被攻击一边本能的抵抗这种攻击而继续赖床,继续在赖床中痛苦的觉得自己无药可救。
假如小时候也不是被强力攻击和要求,一定要遵守某种规定,这个人完全可以轻松的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和痛苦的感受体验联系在一起,所以变得更好的努力就没有那么简单的在自我攻击中。
你的内心因为矛盾而变得内耗,当然就很难进入锁定目标,专注努力获得成功的渠道,带着我不够好的内心标签去努力,你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负面思维,消极暗示,没有觉察的行为举止,不只是拖住了你成功的后台,其实是牢牢的捆住了你的两条腿,在行动或者是在制定目标前,我们确实需要解决一下我们的思想问题,或者面对一下我们那个内心深处最深处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努力才会更有效率,更有可能通往你的意识和潜意识都真正渴望的目标。要想成功必须要接纳自己,不需要再攻击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