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记得第一眼读它的时候,眼前瞬间如电影中的镜头一般由远及近快速拉伸:白茫茫的世界;一条江河如长镜蜿蜒;一只小船静泊江岸;一位身披簑衣头戴斗笠的人手执钓竿,独坐船舱独面江水……
第一眼读它是小时候,感觉冬天唯美的同时,也感觉冬天的凛冽。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所以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我就不由自己的想起,特别是在下雪的冬夜。那一刻,在感觉旷远的同时,更感到孤独。千山静穆,一江凝寒,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钓的是什么?世界是孤独的,孤独得无影无踪无声;人更是孤独的,因为他钓的,是自己内心那份孤独,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我们当然也有过如此这般的孤独,因为孤独与生俱来。只是我们很少遭遇那样孤独的环境,或者,营造那样孤独的环境。下雨的日子,无人陪伴的夜,一个人背着行囊的远行……都容易产生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这样写道,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每当我们孤独,总感觉精神上犹如一根初长的藤蔓,无墙可攀,无枝可绕。其实,这只是披着孤独外衣的寂寞。寂莫是空虚的,而孤独是丰盈的。史铁生在他的《爱情问题》中写道, “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 孤独就是撇开红尘的喧嚣,独享一个人的清欢。比如在夜晚面对满天繁星,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比如在下雨的日子里,听雨打芭蕉;比如远行跋涉于茫茫大漠,看落日烟霞……
周国平对孤独有着切身感受。他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孤独是一杯水,沉淀自己方能纯净;孤独是一面镜,擦拭自己才能明亮;孤独是一棵树,在原地千年不曾移步;孤独是一轮月,在广漠洒满亘古的清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一刻,孤独是多么美好!在孤独里想念一个人,那是最真情感的流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仙李白将孤独寄情于酒,寄情于明月,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的放浪不羁。世上“蓬蒿人”多,李白是孤独的,但正是这样的孤独,不随波逐流,“天子呼来不上船”,才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唐诗。
赫胥黎说,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歌德也这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所以孤独是灵魂在夜晚某一时刻裂变绽放的璀璨火花,一刹那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夜空。
在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里,我们感受不到孤独,或者将孤独暂时的掩盖。恰恰这样,容易让我们放任自己,从而滑入平庸的沼泽。声色犬马歌舞声升平中我们最容易麻痹,从而时光虚度却毫无觉察。这是因为我们从物质上轻而易举满足了表象欲望,却忘却了思想上形而上学企及的内在追求。 比如活着的实质,比如理想的看法,比如生命的意义,这些超越物质以外无形的东西,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想一想,再想一想,才能端倪初露。因为时间有限,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正如挪威探险家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孤独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可以扪心自问,也可以鞭挞自己,让灵魂毫无保留地与自己对话。只有思考才能让人成长。《论语·公冶长》曰”三思而后行”,只有孤独才能让人深刻思考,从而达到“谋定而后动”的预期效果。
孤独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喝茶,看夕阳西下;孤独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书,让明月相伴;孤独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写字,让心灵说话。 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 “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所以,孤独并不代表孤单与寂寞,它是精神上需求的一种潜在表现,是寻找思想极光一种自我约束的方式。
不必害怕孤独,拥抱孤独就是拥抱自己的灵魂。请相信 美国作家霍德华的一句话吧,“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