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师德 促提升
- ---聆听王金涛教授讲座感悟
在六月的炎炎烈日下,开德路中学的体育馆内热血沸腾,700多人的会场雅雀无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熠熠闪着光辉,一个个耳朵竖起静静聆听王教授分享的点点滴滴。身为其中一员的我坐在前几排,眼睛一眨不眨得盯着前方,比求学时认真百倍,聆听、观察、思考之后,对王教授讲座感悟分享如下:
一、欲立人德先行
教师特定的身份和工作环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首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为先。在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及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其次是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 教育稍有风吹草动,媒体就会抄的纷纷扬扬,比如今年5月份毕业季,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博士生翟天临,一句“不知知网”引发热议。
最后教师个人幸福的需求 幸福与德性一致,一个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比如今年高考完衡水考生捅死同学。不关注自己的专业,就没有足够能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也得不到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认可。要做一个灵魂有趣有爱的老师。
二、活到老学到老
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力,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培养的人是为未来社会服务的,教育应和社会接轨,甚至超前于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被边缘化。王教授说道他的岳父80岁了还每天待在电脑前,从网上跟哈佛大学的老师学习高代,说是填补自己曾经的空白。国外一位98岁高龄的老人,以前没有机会拿到高中毕业证,因为他高三的时候被卷入二战,今年终于拿到毕业证,开心的拄着拐杖和两孙女合影留念。一位老人大学毕业时70岁,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23岁结婚,31岁成为美国公民,33岁成为5个孩子的父亲,64岁成为祖父,70岁大学毕业。这些绝对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结,而是开启了又一个新的征程。
阿耐编著的小说《大江大河》中有个名叫老黄的技术工人,技术曾经是一流的,当面对他不熟悉的进口光洁漂亮的数控机床时,当眼见一个海归小柳利用机器做出精确度超高的成品,而且废品率极低时,老黄引以为 多年的经验在此看似完全无用,他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自己的边缘化,自己的悲哀。作为老师的我们,何不是后浪推前浪呢,目前毕业生一个比一个优秀,处于中年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奋力向前,我们要转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念,思维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无疑在毁掉孩子的明天”。杜威的这句话很好阐明了教师要终身学习。老师每天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必须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才能更好的和学生沟通相处,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我们要时刻铭记:今天的社会就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
总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在专家的理论引领下,向优秀同行学习,扎根本土进行实践,敢于突破自我,增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