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晚上,在超市里看到有个朋友带着小儿子出来买东西,我随口问她大儿子怎么不一起来,朋友忍不住就抱怨说:他的期末成绩烂的一塌糊涂,刚被我骂了一顿,真是眼不见心不烦,他想来我还不想见他呢!
我没止一次劝过这个朋友,不要以成绩来论孩子,朋友说孩子的成绩就是那么烂,没办法了,每次考完试都被大儿子气死去……
朋友所苦恼的,相信也是很多父母心头的痛。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到底该如何是好?
愚昧的父母和分数站在一起打击孩子,让孩子的情况会越来越糟。
1.只认分数不认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伤害。不少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就像我朋友一样,只认成绩,不认孩子。孩子考得好,笑脸相迎,百依百顺;孩子考砸了,冷嘲热讽,气得崩溃。
忘不了《少年的你》里边的魏莱,表面上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她,背后其实是个特别可怜的孩子。因为高考失败,爸爸气得好长时间都不跟她说话。在父母只看成绩的家庭里成长,使得魏莱心理产生了扭曲,欺负同学不过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发泄罢了。
只认分数,不认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心中,对孩子的爱仅仅是建立在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基础上,否则,孩子将得不到应有的爱。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父母的不幸,两种不幸交织在一起,最终往往使得一个家庭常年陷入鸡飞狗跳的恶性循环里,大人小孩都不好过。
2.不被理解的孩子,伤心失望容易消极。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原本成绩属于班上中等水平,她家人就喜欢拿她来跟我对比,每次考完试都参照我的成绩来嘲讽朋友。有一个学期,朋友学习很刻苦,有什么不懂的都很愿意问我,有一段时间,我还特意早早起床去找她,教她做不会写的作业。
但她家人似乎怎么也看不见朋友的努力,对朋友的态度依然还是原来那样,朋友考得好的时候还说人家“不过是踩了狗屎运罢了”。朋友好生气,但又不敢发作。
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一次朋友跟我说她好烦,考完试都不想回家,考不好被说,考得好点也依然被说。再后来,她做作业都没有以前用心了,纯属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做完连检查都懒得去检查了。
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两周左右的时候,朋友再也不肯上学了。那天早晨,我去找她的时候,她说她没有写作业,因为不想上学了,我以为她说着玩的。直到她妈妈跟我说,她女儿不是学习的料,不去就不去了,叫我以后不用等她女儿一起上学了。
努力了依然不被看见不被理解的孩子,最终在失望与伤心中早早辍了学,后来她在16岁那年就嫁了人,没几年她的丈夫因故意伤害罪入狱至今,她现在还独自带着儿子在老家过着依然看不见未来的生活。我不知道,类似的悲剧将在多少孩子身上重演,想想就觉得悲痛,却又无可奈何。
3.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自卑,学习态度越消极。
没有谁会在指责批评中变得积极,批评指责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有个同事,女儿读五年级了,原来成绩很不错,尤其是数学,常常考得满分。
有一次,孩子因为太过自信写完试卷没有认真检查,有一道题写错了。那次,她爸爸就狠狠批评了她,还惩罚了孩子,周末也不给出去玩,说好去看的电影也取消了。
那次之后,同事说,孩子的心情就很郁闷,在家里也不爱说话了。做作业也不主动了,尤其是遇到不懂的题,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想办法解决了,而是等着大人来教,教她的时候还心不在焉的。
原本很好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差了,后来还被老师点名批评了,说她做题越来越不认真了。孩子后来的状态是,一做作业就发呆,写几题就坐不住,动不动就说自己不会,先前的那股自信荡然无存的感觉。
可见,被批评指责的孩子学习上不但没有好转的迹象,情况还会越来越糟糕。连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毁了,问题被消极对待之后,孩子的表现也就越来越消极。
明智的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成绩,使得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好。
1.接纳事实,接纳孩子。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说到:家长对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待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爱;后者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系,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孩子考砸了,这是事实,明智的父母会无条件接纳这个事实,也接纳孩子本身,不会因为孩子考不好就嘲讽孩子或嫌弃孩子。不管孩子如何,他们对孩子的爱始终未变,这也正是别人家父母的做法之一。
我读初二时,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老师。那位同学本来是高我们一级的,他爸爸说他基础不太好,于是让他留级到我们班。
初三的时候,每次模拟考试,那位同学几乎都是年级前十名,我们都觉得他上重点高中是绝对没问题的。后来,在接近中考时的一次模拟考,他突然考到了年级三十二名,我们都替他捏了把汗,还问他考砸了回家会不会挨批评?没料到,他却安慰我们说,他爸爸妈妈很少会批评他,考不好了,下次努力考好就是了,有什么好批评的。
那时,我觉得好羡慕他,居然有这么开明的父母。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那位同学中考的时候居然考了全县第八名,比任何一次模拟考都发挥得好。被无条件接纳的孩子,真的不是一般的幸运。
2.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一起寻找对策,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方法。
成长是一条无比漫长的路,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难免会不少。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问题,又如何去解决问题。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必然会有各种原因。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陪他面对问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我上文中说到的那个同事,面对孩子日益退步的成绩,她比孩子还要焦虑。后来和我一起加入了一个读书会,听了不少书之后,恍然大悟。
她和爱人沟通之后,换了一种方式对待孩子的成绩。经过和孩子谈谈之后得知,原来她女儿在那次被爸爸批评又惩罚之后,很担心,觉得自己学习不好了爸爸妈妈就不喜欢她了,还说,考试的时候都能想起爸爸那天凶她的模样……
那次谈心之后,他们不再去指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遇到不懂的题目,想办法去解决,或请教老师,或求助父母,或翻书复习,从书中寻找答案。
慢慢地,孩子又恢复了积极的心态。在一次家长会上,她爸爸还特意分享了一下女儿的那段经历与自己曾经不好的做法,老师也因此肯定了同事的爱人,还说孩子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就像我同事小孩学习退步的的事,本来偶然考不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爸爸无意中把问题放大了,还狠狠指责惩罚了孩子,小问题变成了孩子的心里阴影,事态也就扩大了。
而愤怒之下的指责,并没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唯有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则。
3.相信孩子,孩子越优秀。
《奇葩说》第六季冠军辩手詹青云,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多次在各种辩论赛中荣获冠军。她知识渊博,思维严谨,说话底气十足,常常引得观众掌声不断。
可谁也没有想到,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曾经成绩却是垫底的。詹青云说,自己刚学数学的时候,很简单的大小比较都不会,连老师都说没法教她了。
小学到初中,因为多次转学,成绩常常在班上垫底,曾有老师和她的妈妈说,孩子估计高中都考不上,建议趁早送去读技校。
但不管如何,詹青云的父母始终都相信自己孩子,尤其是她的妈妈,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一直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考第一,还说是自己算好了的。詹青云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
有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后来詹青云从一个学渣终于变成了学霸,在高二的时候考了年级第一,高考考了全省第五。这就是相信的力量,正如吸引力法则里边说的那样: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孩子就真的行,你不相信孩子,整天打击孩子说他不行,孩子只会越来越糟糕。
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什么。想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和孩子站在一起,陪他度过学习上的困境,这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父母的爱与关怀,才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