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你肯定很熟悉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喜欢吃鱼,鱼为什么长那么多刺呢?但有些鱼身上的刺就很少,这说明了什么呢?
以下是我查阅资料后的总结
1.小刺的专业名字叫肌间骨。虽然在专业上还没有完全的定论,但主流的观点认为,肌间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控制鱼的运动。
2.鱼需要进行纵向运动的时候,肌肉收缩,依靠肌间骨产生作用力,做出一些更为细腻的操作。
3.有科学家对鲤鱼、斑马鱼、鲢鱼和团头鲂等鱼类做了鱼类的肌间骨骨化过程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鱼刺均是从尾部向头部发育。
4.不过在对另一种叫日本鳗鲡的鱼做研究时,却发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它的肌间骨骨化过程是从头部向尾部发育。
5.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推测这与它们的游动方式有关,鲤鱼、斑马鱼这些主要依靠摆动整个身体来向前游动,而日本鳗鲡主要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两种游动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肌间骨的骨化方式也不一样。
6.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小刺,肌间骨仅存在于鲤鱼、草鱼、鲢鱼等这些低等真骨鱼中。我们吃的金枪鱼、三文鱼没啥刺?
因为它们进化得高级啊,辐鳍鱼类直到1.7亿年前才在海洋中出现,3/4 的海水鱼的祖先都来自淡水鱼。在海洋里生活的它们运动主要依靠强大的肌纤维,它们的游动速度往往更快,而鲤鱼在淡水里并不需要高速游动,肌间骨就够用了,并不需要强大的肌肉。这也是为什么海水鱼相比淡水鱼肌肉弹性更好的原因。
总结:
在鱼类的进化史中,科学家发现,肌间骨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
鱼刺的多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鱼类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