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入社(六)
参加会议的人陆续到齐,到了晚上会议正式召开,会议由张少卿亲自主持。他宣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传达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精神即将来农村要走集体化道路,成立初级社、高级社等问题,然后是赵专员宣读中央文件。接下来就是分组对文件内容展开讨论并要求每人都要对今后农村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会议持续到晚上九点才散会。第二天地委领导根据同志们的建议归纳出几个要点并对今后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工作划分了几个步骤。
会议进行到第四天才宣布散会,散会前张少卿向与会的各县乡领导宣布湖西地委近期有可能被撤销,然后合并到济宁,成立济宁地委,同时还宣布将有几个乡镇也可能面临解散与重组,告诉人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张少卿又说:“同志们,我们的工作体制无论如何变动,你们回去以后思想上不能起任何波动,以前怎么工作还是怎么工作,不能闹情绪影响工作,否则严肃处理。”
陈清水明白,自己所工作的滨湖镇就在被重组之列,原班人马很可能面临解散,高升的高升,调走的调走,回原籍的回原籍,自己也有可能被调走,调到家门口工作。
会议结束后陈清水便很快回到滨湖镇,他回来后并没有向同志们透露滨湖镇将被改组的事,仍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工作还多次召集滨湖镇工作人员以及下面各村的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的有关农村工作精神,并布置各村尽快组织农民成立互助组,建立初级社。会后他本人也是经常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农民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互助组、初级社,走集体化道路。
这当口,陈清水由于忙于工作,迁葬父亲骸骨的事再一次被搁置。时间转眼到了年底,陈清水接到上级通知,说滨湖镇马上进行重组改建,滨湖镇东部所辖几个山村划归港乡管理,滨湖镇只负责管辖周边的十几个村庄和泗湖中的渔民村还有相应的水域。人员也有很大变动,刘兵、小赵、小李等人调回原籍单县工作,周大有仍留任滨湖镇武装部,其他人员暂且不动。陈清水暂时留任滨湖镇镇长,等建制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配备齐全之后再调离去别的乡镇任职。
陈清水接到通知后告诉战友们:“同志们,兄弟们,你们要调走了,我要给你们举办一个欢送会,多年来咱们相处情同手足,无论在部队还是在滨湖镇都是团结一心,相互帮助,共经风雨。今天要分别了,我不免心中悲酸,很有必要举办一场欢送会,以表兄弟情谊。”
欢送会上陈清水说:“战友们,兄弟们,为了革命我们走在了一起,今天也是为了革命我们又各奔东西,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是兄弟,永远都不会淡忘。今天我们就要分开了,心里真是有点酸酸的,但不会流泪。咱们在一起是兄弟,分开了依然是兄弟,分开是因为革命的需要,眼下战争结束了,国家安定了,将来某一天我们还会见面的。在此我希望你们,也包括我自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要更加积极努力,工作更要兢兢业业,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要辜负在滨湖镇取得的好名声。”
战友们听了陈清水的一番话个个眼含热泪,先是起身鼓掌,紧接着一个个都端起酒杯相继来到陈清水面前,再一次向这位曾经的领导举杯敬酒,以表敬意。
到了下午,送行宴结束了,陈清水有了醉意,他眼含热泪恭敬地送走了曾经的战友和同事,心里酸酸的。战友们走远了,陈清水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一种失落感顿时袭上心头,眼泪紧跟着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陈清水步履有些不稳,他摇晃着回到宿舍,先是喝了一杯水,然后呆呆坐了一会儿,接着便躺倒床上睡着了。这一觉睡得好沉,醒来已是第二天黎明。陈清水起床洗了几把脸,然后吃了些早点便走进办公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就在战友们走后一个星期,滨湖镇新领导班子的成员相继来到滨湖镇。新任党委书记郑启亮和新任镇长是最后来到滨湖镇的。他们二人来到的第二天陈清水也接到了调令,上级任命他接任微县临泗乡党委书记兼乡长。
陈清水接到调令当天就打点行装离开滨湖镇。滨湖镇的老百姓听说陈清水要调走了,纷纷上街前来送行。人们握着陈清水的手恋恋不舍,并对他几年来在滨湖镇的认真工作、对老百姓的关心照顾深表感谢。陈清水也是心情激动,热情地向村民们一再回谢,他看着依依不舍的老百姓眼眶有些湿润,他对这里的老百姓也有些眷恋不舍,自己毕竟在这里工作了五六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也产生了感情,今天马上就要离开了心中自然有些留恋。
陈清水辞别了滨湖镇的父老乡亲很快回到了家里,他没有去i临泗乡上任,因为他知道临泗乡的领导班子几乎没有动,只是对主要领导做了一些调整,工作依然正常运转。他要趁这个机会叫上弟弟去河北吴村一趟起回父亲的骸骨。
陈清水刚一进门母亲李昌云便吃了一惊,她看到儿子肩上背着大包小包以为儿子出了事情,便问:“儿子,这是咋回事?出状况了?咋背着大包小包回家了?”
陈清水笑了笑,说:“没出什么状况,你老是看着我背着大包小包回家以为出事了,是吧?我是被调换工作了,以后不在滨湖镇上班了,上级调我来咱们乡任党委书记,我是回到家门口来了。”
董晓丽一听丈夫被调回到家门口很是惊喜,她接过丈夫的背包急切地问:“你说的话当真?不会是骗我们的吧?”
“这是说的什么话?这事还能当儿戏?我说的是真的,我真的被调回咱们乡任党委书记兼乡长,担子加重了。”
董晓丽听到丈夫肯定的答复心中一阵欢喜。
李昌云说:“调到家门口工作好呀,最起码回家方便了,可以照顾家了。你看晓丽怀孕了正需要人手,我正对这事犯愁呢!”
“愁什么?”陈清水说,“以后农村要走集体化道路,逐步取消单干,种地就不用个人操心了,有集体安排,干活有人带领,不再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了。”
“那太好了,以后咱们穷人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也不再被种地纠缠了,能好好照顾晓丽和孩子了。”李昌云说。
“那是当然。”陈清水停了停接着说,“妈,我暂时不去上班了,我想给你商量点事。我打算最近几天去河北一趟把父亲骸骨迁回来,让弟弟跟着,我们兄弟俩一块,你看行吗?十多年了,不能再让父亲他老人家孤魂漂泊在异地他乡了,该把他请回家安葬了。”
“这还用商量吗?早该这样做了,这两年我看着你们公务在身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提及此事。今天你俩都成大人了,也出息了,你也娶妻生子了,应该把你父亲请回来风风光光地发丧安葬。这也是你兄弟对你爹尽孝呀!”
陈清水说:“可不是嘛!这件事是得抓紧办理了,不然上级来了通知说有事就有事,事情又得耽搁。还有,我办这件事也得向县委请示一下,得到批准后我才能动身。”
“那就抓紧请示吧,这正是个机会儿,一旦放过了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李昌云说。
“行行,我马上去请示。”陈清水说。
第二天县委给了回复,批准陈清水的请求,准假一个星期。
时间紧迫,这件事必须马上办理。陈清水接到通知后就去了藤县。他见到舅舅说明了情况,请求舅舅批准二弟一个星期的假期。李昌运爽快答应了。接着兄弟俩便收拾行囊当夜来到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河北的列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