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2021.09.08周三晴Day25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94

《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公孙丑[1]问曰:“夫子当路[2]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3]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4]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5]曰:‘吾先子[6]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7]不悦,曰:‘尔何曾[8]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9]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10]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1],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2]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3],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14]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15],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16]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1]公孙丑:孟子弟子,齐国人。

    [2]当路:当政,执掌政权。

    [3]许:复兴、兴盛。

    [4]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孙子,也有一说认为是曾参之子。

    [5]蹴(cù)然:不安的样子。

    [6]先子:指已经过世的长辈,这里特指曾西的爷爷曾参。

    [7]艴(fú)然:恼怒的样子。

    [8]曾:副词,竟然、居然。

    [9]为:同“谓”,认为。

    [10]由:同“犹”,好像。

    [11]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泛指寿命长。

    [12]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讨伐商纣,后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天下。

    [13]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中的“起”。

    [14]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辅相:双音动词,辅助。

    [15]镃(zī)基:农具,指如今的锄头之类。

    [16]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先生如果在齐国执掌政权,那么管仲、晏子的功业能够重现吗?”

    孟子说:“你不愧是齐国人,只知道管仲、晏子。曾经有人询问曾西:‘您与子路相比,谁更有才能?”曾西不安地说:‘子路可是我的先辈所敬畏的人,我怎么可以与他相比呢?’那人又问:‘那么您与管仲相比,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马上严肃起来,说:‘你怎么能拿管仲来与我相比?管仲备受齐桓公信任,行使国家的政权那么久,做出来的成绩却那么少,你怎么能拿他来与我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想要跟他比的人,你认为我会愿意与他相比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与您相比吗?”

    孟子说:“凭借当时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您既然这样说,身为弟子的我更加疑惑不解了。如周文王那般的人,活了近一百岁才去世,还是没能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了他的事业,才统一了天下。现在您说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

    孟子说:“我如何能够比得上周文王呢?由商汤到武丁,贤德的君主只有六七个,天下人归顺殷朝已经很长时间,长到难以有所变动,武丁使诸侯来朝,统治天下易如反掌。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臣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仁慈的政治都尚有遗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一批贤臣辅佐,因此统治很久才丢掉政权。当时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归纣王所有,天下的每一个百姓均被纣王所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是十分困难的。齐国人有一句话说:‘即使有智慧,不如抓住形势;即使有锄头,不如等到农时。’现在的局势有利于用王道来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国的领土超过方圆千里,而现在的齐国早已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的边境,这说明齐国的人口众多。国土不需要再去开辟,百姓也不需要再增加,如果能够通过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拦得住。更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尚未出现,中间间隔从来没有这么久过;老百姓饱受暴政的欺压,从来没有如此严重过。饥饿的人不管什么都吃,口渴的人不管什么都喝。孔子说:‘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猛。’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高兴得就像是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因此,只做古人做了一半的事情,便可以取得两倍于古人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

    【解析】

    作为儒家“王道”思想的传承者与推行人,孟子不愿意、更不屑与推行“霸道”政治的管仲、晏婴相比。    【解析】

    作为儒家“王道”思想的传承者与推行人,孟子不愿意、更不屑与推行“霸道”政治的管仲、晏婴相比。

    孟子坚持在齐国推行“王道”政治,靠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他认为,不管是从人口、土地还是时机看,在齐国推行仁政乃是最佳的时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时机比智慧、工具等更重要。一旦时机成熟,就应该马上付诸行动。孟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与公孙丑的对话中毫不避讳地指出推行“王道”的重要性。

    二

    【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1]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2]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4],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5]其苗之不长而揠[6]之者,芒芒然[7]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8]知其所蔽,淫辞[9]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10]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注释】

    [1]敢问夫子恶乎长:这一段为公孙丑与孟子对话的节选。问这句话的人为公孙丑。

    [2]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3]慊(qiè):快,痛快。

    [4]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

    [5]闵:担心,忧愁。

6]揠:拨。

    [7]芒芒然:神情疲倦的样子。

    [8]诐(bì)辞:偏颇的言辞。

    [9]淫辞:夸张、夸大的话语。

    [10]遁辞:躲闪的言辞。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长处是什么?”

    孟子(回答)说:“我懂得辨析别人的言辞,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何为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一时间难以讲清楚啊。这种气,最强大,最刚健,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便能充溢于天地之间。不过,作为一种气,一定要合乎道义,不然就会缺少力量而变得薄弱。它是从日积月累的正义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偶然之间从外界获得的。如果所作所为有一件是不能让人感到满意的,这股气就会变弱。因此我说,告子不懂得义,那是因为他把义当成了一种外在的东西。浩然之气的形成,(要求)必须要有所作为而不能中止,心中不能将它忘记,但是也不要故意地帮助它。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一个人担心禾苗长不快,于是每天将它拔高,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告诉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去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萎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其实并不多。说到浩然之气,认为培养(这种气)对自己并没有好处而放弃的,是不为禾苗除草的人;故意去帮助它生长的,则是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公孙丑又问:“怎样才算是‘懂得辨析言辞’?”

    孟子说:“对于那些带有偏见的言辞,知道它因为哪一方面被遮蔽而不明事理;对于过分的言辞,知道它在哪一方面过于较真而不能自拔;对于邪僻的言辞,知道它违背了什么道理而乖张不正;对于敷衍的言辞,知道它在哪里理亏而词穷。言辞的过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的狭隘而产生,危害于政治;把它体现于政令措施,就会危害到具体的工作。如果圣贤复生,也一定会对我的话表示赞同。”

【解析】

    在这里,孟子与公孙丑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何为浩然之气,一个是何为懂得辨析言辞。

    浩然之气,并不是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了正义,仁义的侠骨之气。这并不是医学生理的范围,而是隶属人文的精神范畴。

    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乃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之事,强求不得。古往今来,能够不急功近利的人少之又少。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所有人都会忍不住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事情往往适得其反。其实,不管是积累知识、学习技能还是修身养性,都不可太过急功近利。

    之后,孟子又介绍了辨析言辞的妙处,旨在说明,人们不可以一面之词盖过百家之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