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简单心理
说是生活哲学,不如说是一组生活心理学,图画还是挺有意思的。
本来挺乐意去做的事,一被催就不想干了,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被动废”,“被动废”是一种抗拒状态。
在遭遇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有一个选项是“后退一步”:允许自己暂时停止向前的脚步,成为一个短暂的“废物”。所谓“做短期废物”,其实是让我们学会“自我接纳”(指人们在理解自身可他人的优缺点的前提下,依然能对完整的自己感到满意-尽管我与众不同或是有缺陷,但我依然认可自己。)
有时候拼命想一件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别担心,这种“间歇性失忆”其实是注意力在做祟。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它会对我们大脑的所有信息进行层层筛选我,以帮助我们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事。因此,当我们开始“拼命”回想时,注意力便会集中于“拼命”这件事情本身,而将我们要回忆的事情挤出去。
想不起来就别想啦,这或许说明,忘记了的事情对你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真的不行”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我们的“习得性无助”,这是一种在漫长且重复的失败经历中,始终无法拥有“获胜感”的状态,它伴随着极度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处于“习得性无助”中的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听到“我相信你”这样的鼓励话语后,可能会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继续尝试,但重复的经验又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排斥,加重“习得性无助”。接纳他们的无助和失败吧。用“失败了我也爱你”来取代“我相信你能成功”,这是对他们而言更有意义的陪伴。
总想“像别人一样成功”,也许并不是“上进”,而是一种恐惧:恐惧被落下。
成功的方式这么多,人们却总是想复制同一个成功模板;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却无视每一种成功与个体的适配性。你大可不必跟风奔跑。你人生的目的地,也许未必在山顶。
丧失是人生必然经历的事情。当你经历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些无法理解的情绪中,或者度过一些痛苦或麻木的日子,请你不必逼迫自己太着急地走出来。让更多的时间来疗愈悲痛。
要允许悲伤的浪反反复复冲击海岸,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经过它们,直到有一股新生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心底最黑暗的角落滋生出来。完成了哀悼,才能重新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