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夏天,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抱歉地递到我的手里,是一本书: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和一张纸条。
“这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无法被关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纸条上写着书中的经典语录,还有发自肺腑的心声和祝福话语。
因为知道有《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所以我并没有立马就看这本著作,主要还是学习学习学习……那是准高三的期末,作为一个成绩徘徊在尖子班边缘却又十分要强的我,感到很方很紧张。而我的同桌却又是一个心宽的人,晚自习时看到我有这本书,立马借了去看,不一会儿就过来指一段文字给我看,然后我惊慌地一笑而过。
之前对它有一点了解,讲的是一个人越狱的故事,此外就是几句作品里有关于自由和希望的经典台词,为了引用到作文里而已。
之后便是暗无天日的高三生活,班任为了给我们“打鸡血”,让班级里写字漂亮的妹子每天在黑板最上边写一行励志的话,日复一日,一直到“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肖申克的救赎》”
用现在的词来形容,感觉扎心了。高三最耀眼的阳光,应该就是高考了吧!而高考之前所有的日日夜夜,都是无数条大大小小不等的裂缝。看到那行字的我,成绩和我的座位一样,在后两排游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在这个班级里。也是那天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有电影版。我“哦”了一声,心里想:“都等高考之后再说。”
想看的电影列一条清单
想追的剧列一条清单
想做的事情列一条清单
想报考的学校列一条清单
一直到高考英语科目结束,天空下起了雨,我的反应和重获自由的安迪一样,站在雨中张开双臂。自由,如释重负的轻松。而后,便开启了高考后模式,看小说,看电影,追剧,包宿,换一部智能手机……
放假后看的第一本小说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在我最向往的午后,阳光微斜,清风徐徐,一个人坐在窗前,坦然地放着爱豆的情歌,慢慢地看着手里的书,仿佛一切都变得慢……
那个假期开通了会员,因此也看了好多好剧好电影,但独独就忘了看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都上大学了,假期回家看电视看到了一个老头上吊的镜头,墙上刻着“BROOKS WAS HERE”
忽而觉得熟悉,继续看就看出来了,是这部电影,只可惜已经接近尾声。我想在网上看,可都需要尊贵的VIP,戏谑的是那时候我已经不是VIP了,因此,虽然说这部影片豆瓣评分No.1,可我也还是没狠下心来充个会员看它一遍。
可就在今天,我万能的朋友发给了我这部影片的资源,我看了眼窗外,依旧是下雨天,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安迪,冤枉入狱的银行家;瑞德,他狱中最好的朋友,有着百宝箱的能耐;布鲁克,有文化的图书管理狱友,出狱后上吊自尽;汤米,唯一一个能为安迪洗脱罪名的人证,最后被狱警射杀……
电影还是高度还原了小说,安迪更换的三张海报,安迪最后一次被“姊妹们”暴打时的对话,春天大家一起在屋顶喝啤酒,以及安迪用十多年挖出的地道……只不过小说里的安迪是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子,而电影里的安迪要更加高大强壮。而影片中狱警随意打人的强化特写也冲淡了原著里安迪有效利用金钱的重要性。原著中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最后瑞德能否和安迪重逢,而电影里直接交代了两人海边的相逢……不过这些改动都不是硬伤,甚至是锦上添花。
由大IP改编而来的电影,很不容易制作得让人叫彩。但《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从演员到场景,从演技到剧情,几乎是无可挑剔。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中心它的魂——希望和自由。
开始时瑞德告诉安迪在肖申克不能心存希望,而重获自由的安迪,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希望的光辉,如此耀眼。在安迪压在黑色太阳耀石下给瑞德的信中,也写到了希望。
其中布鲁克因为体制,适应高墙内生活的他无法适应50年后外面的世界而自尽。瑞德出去后感到了同样的痛苦。而他们的结局不同,因为瑞德心中仍怀希望,那个希望就是安迪。
希望,这虚无缥缈的词汇,曾在无数个彷徨迷茫近乎绝望的人心中,悄悄亮起,闪着微弱的光,可在这漆黑的境地里,这一点点微弱的光,就已经宛如旭日,足够照亮半程人生。
就像曾经的高三,多会一道题都会点亮一束光,暗恋的人对你微笑,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数的希望交织一起,才有了冲破黑暗的勇气。
自由,只此一心的执拗。安迪不同于所有人的气质,不止是银行家的睿智,更是这种贯穿始终的执拗,而这份执拗也驱使他不屈服于肖申克里的任何人。从誓死不从于“姊妹们”,到不停地写信给政府请求拨款发书;从跟典狱长谈判被关禁闭1个月,到最后爬出肖申克举报典狱长贪污。执拗却正直,如此一人,怎会是杀人犯?怎得不是冤枉入狱?怎不会逃出去获得自由?
当一部著作堪称经典时,它动人之处一定是合情合理且有意义。
当一部电影堪称经典时,它扣人心弦的一定是演员入戏设计用心。
经典的创造者是作者和编导,而经典的认证者,是我们读者和观众。随着网络文学队伍的壮大和IMAX技术的日趋完善、普及,这种纯粹的文学和电影艺术,我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不被时代的洪流冲跑,能够幸免于难,被更多的人看到被认可被奉为经典。
此等2D佳作和很多IMAX大片,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只不过我更偏爱前者。
最后用《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来作为结语吧:恐惧让你沦为囚徒,希望让你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