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义的次数】一般换义,都只是换了一次,有没有多一点的情况呢?
(1)警卫员封耀松刚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毛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答:“封耀松。”问:“噢,那你是不是河南开封市的那个封字?”答:“不是的,是一封信两封信的封。”毛泽东大笑:“不管你有几封信,不开封你就看不见信噢。那是一个字,懂了吗?”(陆春祥、许建良 《风流一代》)
【这段文字居然关联了“封”字的四个意思:姓氏、地名、量词、动作,毛泽东的敏捷睿智,由此可见一斑。】
【换义的时空性】(歧义式)一般换义,都是外型相同的两个词/语,处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含义,即空间换义。但有些比较诡异。
(1)年底居然脱单了!老客户一个个打电话来说明年不再续单了。【当我们读完第一句,并“按下暂停键”,对“脱单”的“单”的理解,理所当然是“单身”的意思。然后继续,读到“续单”时,此“单”已经换义成“订单”的意思了。此时,我们再回望“脱单”,方悟作者的本意是指“走脱订单”。亦即第一个“单”,居然也跳换成“订单”的意思了。也就是说,这个案例其实发生了两桩“换义”事件:1、“续单”的“单”,相对于“脱单”的“单”,因空间位置的不同导致含义发生转换,这个属于空间换义;2、脱单的“单”,在阅读时序的推进中,因时间位置的不同导致含义发生转换,这个属于属于时间换义。】
(2)刚刚被表白了。我羡慕刚刚,祝福他!【这里的套路也是类似的,第一个“刚刚”的常规理解是“不久前”的意思;结果在第二个“刚刚”(显然是个人名)的“量子纠缠”之下,也变成了人名。】
(3)一点不想你,一点半才想。【这显然是恋人间的情话,有一种悬疑的效果:对方只看第一句“一点不想你”,难免犯嘀咕:这是怎么了?第二句则把“一点”的意思从“甚少”转换成时钟了。
()女人也许会欺骗你,兄弟也许会背叛你。但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歧疑的修辞效果:第一个意思是表达者故意误导接受者产生的“歧义”,第二个意思才是表达者的本意,歧义随着它的出现而消解。因此时间换义,基本上都属于歧疑式换义。】
【换义的宽严】
(4)你们都在准备三胎,而我还是备胎。【“准备三胎”里面包含了“备胎”一词,即“准备怀胎”之意。而后面的“备胎”,则是“某女的替补男友”之意。由于两个词不是严格的“同形”,所以可称之为宽式换义。与之相对应,外型完全一样的两个词语的换义,则是严式换义。】
【换义的显隐】
(5)吃魚的时候,你可以给我挑刺。但做事的时候,最好不要。【最后一句是半截话,完整的说法是“最好不要给我挑刺”,这个缺省的“挑刺”,是“找茬”的意思,属于贬义。而前面的“挑刺”,则是体贴入微的表现。两者内涵大相径庭。由于后面的同形词被隐去了,所以权且把这种换义称之为隐换。与之相对应,此前的换义自然是显换。】
【换义的耦合度】
一般换义的两个同型词/语,都有比较紧密的耦合关系,有些则不然。
(6)这个冷面杀手,一口气吃了十六碗冷面。【两个“冷面”撞在一起,貌似纯属巧合,既无语气上的衔接,也无逻辑上的关联,属于比较松散的耦合关系。尽管如此,这种“撞衫”的尴尬,仍然别具情趣。读者仍然会不自觉地对两者进行联想,而且更加开放:再冷面的杀手,也得吃冷面;这个杀手如此冷面,原来是吃多了冷面导致的……等等。甭管是紧耦合还是松耦合,两个同型词/语都不能相距太远(最好不要超过三十个字),否则接受者很难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产生相关修辞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