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回了老家,和奶奶一起度过了悠闲快乐的8天,今天走了,非常舍不得,奶奶、家里的养的鸡鸭、花草阳光都在挽留我,这个假期怎么这样短。
村子离镇上还远,走路要花40分钟左右,那是奶奶从前走得快的时候,现在奶奶明显的有了岁月的烙印,走得慢些了。我要赶去镇上坐车,于是坐了同村叔叔的顺风车,今天是赶集的日子,马路上都是熟人。在最后一段路还看见了一个大哥倒着车捡手机,他的手机正躺在地上。
前几年是有大巴车在村镇之间运转的,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年轻人都进城了,停运了。现在只有早上六点半有一趟去县里的车,可以顺便去镇上。回家的交通工具就是十一号快车(腿)还有一个老大叔的四脚车(汽车),忘记加上摩的,一个比一个贵。那天我们买的东西太多了,于是第一次坐了大叔的四脚车,我才看见开车的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大叔。车到一半突然震动了一下,车里的爷爷奶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轮胎掉啦?”“东西掉啦?”旁边的老奶奶吓个半死,拉着好姐妹就下车去了,又在司机的一番检查后把心吞回肚子里头,坐了回来。下车后我和奶奶还要走一段不短的路,才能到家,赶集依旧是一件开心也累人的事情。
小时候爷爷扶着自行车载我,奶奶走在旁边去;后来我和奶奶一起去,爷爷身宽体胖,年纪大了骑不了自行车,一般搭别人的车去,大家总能在集市上相遇,因为他不是在烟铺子就是在酒铺子。我中学后,起不来早床,很多时候是奶奶一个人去,现在奶奶走的不是那么快了,我陪着她去,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快就到了,很巧,我们总能搭上别人的车,早起的人儿有车坐。今天我和奶奶坐在车上,看着马路边上的老人,车子很快,他们脚程也快,但还是消失在视野了。很快,沿途出现了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也有走路的学生,还有离镇上不远的人步行到镇上,这条马路就活起来了。
我们村比较偏,从前的热闹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下零星几个老人常住,大家白天会从镇上来村里干农活,晚上回去。于是晚上的光是路灯和星星月亮的,笼罩两家灯光。光不丰富,声音却不单调,各种虫鸣、风声,养牛户的狗叫的特欢实,另一家人每天晚上听着动感音乐蹦迪。我们村本来就小,人也不多,这么一走更是空荡,我和奶奶赶集,马路上遇到的人没有今天多,只是感觉这车一辆一辆的从旁边经过,只留下硬硬的马路和臭臭的尾气。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感到温暖,原来还这么多人呢!
总想着给奶奶买辆小车车,但是这个小老太太自行车都害怕骑,就暂时放弃了。有段时间在网上看见有人说轮椅不错,我和奶奶聊起,她说隔壁住着的叔叔就是坐着轮椅从马路边上掉下去了,没救回来,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和爷爷同一年离开的,怪不得山腰上只有老爷爷一个人住了。唉......
从桥头走到我们家,串联起了我们整个村子,一路走来,曾经熟悉的大人、小孩也慢慢消失了,从黄泥路到水泥路,我的寄托,一直都是那栋黑瓦白墙的房子,那里面住着我的奶奶。写到这里,回忆到这里,也许不止奶奶,还有我再难叫出口的叔叔婶婶,聚不齐,连感情也被距离时间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