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做家庭教育久了,读到任何文字都会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我们一直都在高喊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又在不经意的对比着自家和别家的孩子:李家小妞钢琴十级了,王家小子跆拳道黑带了。。。你看你咋就不行呢?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谓教育的认知吧?
每次在做家长课堂时我一直在强调的是不要看你家孩子这次考没考满分,回头看看孩子比昨天进步了哪些。。。
最近在完成一个关于随堂作业的课题,然后正好读到这本书的开篇,让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们追求随堂作业质量的根本宗旨么?随堂,随的是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他可以是只掌握了基本字词的所谓“慢节奏”,也可以是能驾轻就熟、引经据典的“高材生”,我们教师由何必去计较是不是所有学生都掌握了你所要求的高度和深度。身心发展的差异造成学生接受水平的不同,只要他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我们教师的劳动就直接获得了尊重,我们就值得庆祝与欢呼吧。